民间故事:嘉庆巧计除和珅
嘉庆演戏除和珅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八十六岁的乾隆在名义上宣告“退休”。当日举行了传位典礼,将玉玺授给了皇太子。可是,乾隆退位之后,并不放权,甚至仍赖在养心殿里不肯移驾。
此外,乾隆对宠臣和珅的信任牢不可破。如果有谁说一点儿关于和珅的不是,在乾隆看来此人必是别有用心,想挑拨离间二人的亲密关系。
而嘉庆登基后的主要政务活动,不过是参加祭祀、大阅、传胪之类的礼仪活动而已。新皇帝得时刻保持谦恭,不能表现出急火火想要掌权的心思。嘉庆也不敢说服太上皇彻底放弃权力,他更不敢动和珅丝毫。隐忍的背后,其实他内心愤懑无比,“太上皇信之愈深,皇帝恨之愈切”。
新皇帝侍奉太上皇,太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不但对太上皇得喜得笑,对和珅,新皇帝也得如此。嘉庆得时刻摆出笑脸,让和珅知道,朕与太上皇一样信赖你、重用你。和珅的权势在新皇登基之后,更见扩张。
嘉庆元年,和珅调任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兼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嘉庆二年,又命和珅管理刑部,仍兼管理户部。利用乾隆对自己的信任,和珅四处培植自己的亲信。
嘉庆二年八月,首席军机大臣阿桂死于任上,和珅随即升任首席军机大臣,更加飞扬跋扈。臣子中也有忠良耿介之辈,看着和珅飞扬跋扈,责问嘉庆,为何不将他除掉。嘉庆急了,赶紧道:“和相公是朕的左右手,还要靠他办理四海事,你不可乱说。”嘉庆还不时向和珅示以亲昵。和珅喜欢玩鼻烟壶,嘉庆亲手将他的鼻烟壶没收掉,劝告道:“为了国家大事,和相公你还是把烟戒了吧,身体重要。”
嘉庆三年,乾隆健康状况恶化。到了十一月,因为过度操心平定白莲教的事务,乾隆感染风寒,治愈后仍头晕目眩,此后饮食渐减。年迈的太上皇开始迷糊,昨天说过的事情,今天就忘掉了;刚刚吃过早饭,就念叨着怎么还没吃早饭,让太监再上一份;到了春天,老皇帝却戴上了冬天的帽子。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上午,八十九岁的乾隆作诗《望捷》,期待着平息白莲教的消息早日传来,之后突然病发,于养心殿病逝。乾隆死后,北京城内表面上一切如常,只是官员除掉了帽子上的红络。京内舆论认为乾隆的去世乃是百岁老人的平常事,无须惊慌。
乾隆去世后,在颁布的料理丧事王公大臣名单上,和珅列在诸王之后,眾大臣之首。这是嘉庆喂给和珅的定心丸。和珅果然被迷惑了,“窃自喜依任如故”。不料到了第二天,风云突变,和珅被革去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官职,被下令在宫内昼夜看守殡殿,不得随意出入,实际上已处于被软禁状态。随后嘉庆又下旨指责和珅冒功领赏,寡廉鲜耻,营私肥橐,导致白莲教起义经年未能平息。这道旨一下,大局已经明朗,所有王公大臣都知道皇帝这是要惩办和珅了,于是纷纷附和。正月初五,以刘墉为首的大臣开始上奏,指责和珅的各种不法行径。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