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民间故事:“满村尽是黄牙”

2022-08-29 19:50:1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治牙破案,清朝道光年间,马绍明在云城当知县。 有一天,马知县在乡下巡察时看到一种怪现象:有一个叫柴庄的村子,全村二百多口人中一大半患上了牙病。这些人的牙齿大多是

治牙破案

清朝道光年间,马绍明在云城当知县。

有一天,马知县在乡下巡察时看到一种怪现象:有一个叫柴庄的村子,全村二百多口人中一大半患上了牙病。这些人的牙齿大多是黄褐色,有的甚至变成了黑色,还有齿缺现象。村民们说,他们请来牙医治疗过,却无济于事。因“满村尽是大黄牙”,柴庄被附近村民称为“妖村”。

马知县当然不信妖,但村民们的牙病也得想办法医治。返回县城后,马知县邀请县城几位著名大夫前去柴庄会诊,但大夫们观察了半天,又互相交流了半天,却没人能说出牙齿变色变坏的原因,当然,更没大夫敢轻易开方治疗。

马知县命人在衙门外贴出告示,许诺若治好村民们的牙病,必给重赏。

几天后,有人揭下告示,这人很快被衙役带进县衙。

马知县一看,顿时心凉了半截,原来此人衣着破旧,胡子拉碴,头发乱得像个鸡窝。这副鬼样子也能治病?简直是笑话。

此人自我介绍说,他叫郑一行。马知县不屑地问道:“郑一行,你揭下告示,就等于承认能治好村民们的牙病,你有这个把握吗?”

“把握倒是没有,”郑一行晃着脑袋说,“但小民可以一试。小民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幼受家父熏染,对医学略懂一二,尤其对牙病有较深研究。小民愿竭尽所能,为百姓解除痛苦。”

这话听着还算顺耳,马知县改变了对郑一行的看法,心想,反正没人敢接这个烫手山芋,那就让他试一试吧。

接下来,马知县把一个叫牛三的衙役调配给郑一行使用。

郑一行和牛三很快赶到柴庄,两人走村串户,一家一家探访患牙病的村民,挨个儿查看牙齿,询问病情,把脉溯源,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细节。听说郑一行和牛三是马知县派来查病的,村民们十分感动,除了端茶送饭外,还主动腾房给两人住。

可忙碌了好几天,两人却没能寻找到一点儿有用的线索,郑一行不免有点儿心灰意冷。

这天,郑一行领着牛三在村子周围转悠,转到村子的北边,忽然看到一个挺大的院落。这院落的主人应该是个富户,大大小小十几间房屋,全是青砖青瓦,可屋子却空着,没人住。

郑一行感到很奇怪,询问从旁边经过的村民。村民告诉郑一行,该院落的主人叫柴锐,本来在这里开了个客栈,供南来北往的商人打尖住店,生意兴隆,可半年前不知何故突然关了客栈离开了村子,听说目前在县城里开酒馆,收入还不错。

郑一行顺口问:“柴老板的家人有没有患牙病的?”

“嗨,别提了,他家所有人都有牙病。”村民叹着气说,“别看老柴挣钱不少,可是他家人的牙病同样治不好,你说,钱多顶啥用?”

郑一行觉得应该让柴锐一家人回来接受检查,兴许从他们口中能找到牙病的致病源。于是他给马知县写了一封信,由牛三带过去,大意是,由马知县出面督促柴锐,让他带上一家人快回老家。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