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宝砚现身(2)
双龙戏珠砚
原来,这位老者名叫蒲华,擅书能画,是浙北有名的书画鉴定家。因其喜欢喝酒,不修边幅,颇有“竹林七贤”之风,当地人称他为“蒲邋遢”。
蒲华细细看了那方古砚,道:“奇了奇了,这双龙的龙鳞,竟然是歙石特有的螺纹,乃天然形成,绝非手工。且先看那背后的字,再作定论!”
于是,两人用小刷帚细细扫刷石砚背面的字,渐渐地,这些字显露了出来。但见这几行字铁画银钩,遒劲有力,两人仔细辨识,却是行书“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个字。
王仁甫不由一阵狂喜:“蒲先生,这方古砚,难道说竟然是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岳飞所有?”
蒲华道:“南宋建炎三年,金兵跨过长江,攻陷建康,进犯宣城和广德。大宋广德守将贡祖文见金兵势众,难以抵御,他知道此时岳飞领兵驻防钟村,便差人飞驰钟村,向岳飞求援。岳飞听说金兵侵犯宣城、广德,率大军从钟村疾驰增援,在宣城大战金兵,六战六捷,擒杀金军大将孛奄龙,贡祖文趁机火烧金兵統帅金兀术大帐。金兵败退后,贡祖文为答谢岳飞助他大破金兵,便拿出一方歙砚赠予他。这方歙砚名‘双龙戏珠砚’,是金兵统帅金兀术在歙州抢掠而来,贡祖文攻破金兀术帅帐时所获。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石出于古歙州府治而得名。自唐朝开始,歙砚一直是皇室贡品,北宋宣和年间,徽宗皇帝对歙砚更是情有独钟,歙州每年都制砚进贡。这方歙砚取材于一方天然岩石,制于钦宗靖康元年,是宣城知府特地让名匠制作的,‘双龙’寓意徽宗、钦宗,是向朝廷贺喜之贡品,没想到刚刚制成,还来不及送到汴京,就被金兵抢掠去了。岳飞收下歙砚,第二年进京面圣时,将歙砚献予宋高宗赵构,高宗为表彰岳飞抗金有功,将歙砚又赏赐给岳飞,岳飞便在歙砚背面镌刻行书铭文‘持坚守白,不磷小缁’,意在自勉。”
强盗上门
嘉兴城一些文人墨客听说王仁甫得到岳飞的宝砚“双龙戏珠砚”,都来拜访,以求一睹宝砚。
这天午后,王仁甫和蒲华正在赏玩“双龙戏珠砚”,忽然管家王骏来报,嘉兴维持会会长成弘远来访。
成弘远原是嘉兴富户,喜欢附庸风雅,自日本人侵占杭嘉湖后,成弘远当了日本人的维持会会长,跟在日本人后面小狗般摇头摆尾。眼下不知道成弘远找上门来有什么事。
只见成弘远摇着一把折扇,一摇三摆地踏进客厅。和他一起的还有一个中年人,鼻梁上架着一副文雅的眼镜,身着中山装,头发梳得锃亮,神态非常傲慢。王仁甫认出这人是成弘远的弟弟成弘镳。他知道,这个成弘镳早年曾留学日本,现在怎么回来了?
成弘远兄弟进了客厅,王仁甫碍于乡邻情面,只好让了座,那王骏便奉上茶来。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