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异闻:泥塑秘方
最后的秘方
泥山这地方是块宝地。东面产红泥,烧制砖瓦;西面产黄泥,筑墙搭屋;南面产白泥,是抹墙的好东西。
泥山镇有一户人家,姓邹,就父女俩。
父名邹喜有,有绝活,能用泥山的泥烧制出各种小动物来,惟妙惟肖,人称邹泥匠。
女儿邹小英,唇红齿白,一个绝色美人儿。可惜,天生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一高一低的。邹泥匠的心思全在小英的身上。
他的手艺,泥山镇没有人会的。也有好些人用泥山的三种泥捏出好多东西来,可烧不出来。装进炉里的坯子挺好的,烧出来却不成型,白费劲儿。
有人想跟邹泥匠学艺。
邹泥匠说:“我不收徒弟。我家祖训,传男不传女,我没儿子,就此罢了。”
小英15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个孩子,眉清目秀的,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孩子跟邹泥匠说:“我叫修水,今年16岁,想跟您学手艺。”
邹泥匠问:“这活儿累,你受得了?”
修水答:“我不怕!我能吃苦。”
邹泥匠又问:“干这行的,需要15年出徒。5年和泥,3年捏弄,5年看火候,2年上釉彩,你能行?”
修水答:“我活到老学到老。”
邹泥匠接着问:“你家里舍得?”
修水就哭了:“我没家了。”
邹泥匠看看小英。
小英说:“爸,看修水多可怜,你就收下吧。”
邹泥匠想了想说:“这样吧,你先在这里住下,给我打下手,管吃住,以后再说。”
自此,修水跟着邹泥匠去挖红泥,挖黄泥,挖白泥。
邹泥匠说:“红泥黏度大,黄泥瓷实,白泥含沙多,三种泥和在一起,才能烧制出好的泥物来。”
5年一晃就过去了。
修水和泥、揉泥、摔泥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修水长得越发俊秀,英子看修水的眼神就生动了。
邹泥匠悄悄地问小英:“咋样?修水还行?”
英子的脸红了:“爸,你就好好教他吧,行不行看他的造化。”
邹泥匠把修水叫到身边说:“和泥这道关你过了。我告诉你第一个秘方,你要记住,红泥6份,黄泥2份,白泥1份。不可乱了,不可对外人说。”
以后,所有泥坯的活儿,修水都能干了。
邹泥匠说:“泥物的捏弄,就让英子教你,没有秘方,就是心细、手巧。”
英子手把手地教修水捏出花样百出的各种动物、京剧脸谱。修水的悟性极好,在泥山镇有了名气。
修水成了泥山镇女人眼里的宝贝。
8年后,英子和修水有了一個小男孩。
修水问英子:“我都干了9年了,爸咋还不告诉我最后的秘方呢?”
英子答:“必须满15年,才能出徒,这是祖训,不可违抗。”
修水默默无语,他捏出的物品比英子和邹泥匠的都好,上釉画彩的本领比英子和邹泥匠都高。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