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异闻:木雕高手
木像
旧时宾州府南街口有一家喻户晓的名店,名曰“季氏雕坊”。
“季氏雕坊”老板浙江东阳人氏,姓季名文博。
季文博祖上几代专营木雕艺品,先祖是木雕界有名的祖师爷,曾与当时的“雕花皇帝”杜云松、“雕花榜眼”楼水明齐名。
季文博从小志向高远,好学上进,八岁学徒,秉承祖业。二十岁时,季文博便以一组人物木雕“醉八仙”而名冠东阳。
人怕出名猪怕壮。此话倒也不假。出名后的季文博遭到族人的嫉妒、排挤,一赌气带着妻儿老小、细软家私离开东阳,投奔宾州府“周记木器行”的周老板。
此前,季文博与周老板也仅有一面之交。当时,周老板去东阳采购木料,因黄杨木紧俏,周老板在东阳城跑了月余也求购不到。怎么办?家里已经签下一单生意,就等着这木料了。
周老板在客栈愁眉不展时,有当地朋友来告诉周老板,东阳木雕名家季文博备有上等的黄杨木,只是不知道人家肯不肯卖。
周老板听后,右手指轻弹一下袖口,又轻叹一声:“事已至此,行不行也得一试。”
朋友引荐,周老板见了季文博,把自己的难处和盘托出,并愿意出高价匀兑一些黄杨木。
岂料,季文博一口应诺愿意帮忙,而且是以进价转卖,难事迎刃而解。
周老板感激不已,非要多加些银两。季文博说:“生意人讲究的是取财有道,我绝对不做乘人之危之事!”
这样,周老板就顺利购入这批木料,完成了家里的那单生意。
季文博远离故土,投奔周老板来此安置家业,自是让周老板喜出望外,他还正愁季文博上次雪中送炭之恩无以回报呢!
周老板把季文博一家安置在府上住下,便陪同季文博在城内选地购宅,最后在挨着南街口的临街买了三间门面房。门面房的后院两边是筒房,季文博的十余米长的木雕工案就摆放在这里。案子上放置着大小手锤、刻刀百把,地面上还堆放着磨石数块和蜡粉、染料百余袋。
“季氏雕坊”开业那天,周老板请来了宾州府的商贾豪绅与各界名流前来捧场。
一阵鞭炮响过之后,周老板与季文博就带着这些头面人物去了城内的“仙鹤酒肆”吃酒饮茶至夜半。
“季氏雕坊”开业不久,生意就红火起来,原因有三:一是季文博是木雕高手;二是周老板的鼎力相助;三是县城的有钱人家很讲究住所及祠堂的雕刻装饰。
季文博除了接一些屋檐门窗的雕刻活计之外,还木雕一些反映民间生活的耕种、收获、桑蚕、织线、织布、放牧、狩猎、裁缝、商贾及花鸟鱼虾、蔬菜瓜果之类的壁挂、条屏置于店面出售。
谷雨时节,县城的“裕生堂”老板林道明筹办六十大寿。此人算得上是賓州府的商贾人物,又是周老板相交多年的至交。因此,周老板上街沽了两壶老酒,来到“季氏雕坊”,与季文博对饮进餐,商量送林老板什么寿礼方为妥当。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