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腐败之源,知府频使苦肉计,御史受骗入彀中(19)
空白表格
韩宜可亲自出门将白如雪请进来,命人马上安排美酒佳肴,并去请周观政、吴讷、纪纲等人。
白如雪在太师椅上欠身道:“韩大人先别忙着吃饭,民女来找你,是有一件要事禀告。”
韩宜可因为见到故人,心里高兴,满不在意地笑道:“再要紧的事也得吃饭呀。老周他们知道你来了,指不定有多开心呢。”
白如雪却没有笑,神情严肃道:“韩大人,我说的这件事,很可能关系到一个大案子,你还是先听我说完。”
韩宜可这才神色凝重起来,问是什么事。
白如雪道:“我抓住了偷窃苏州寺院珍宝的盗贼。”
韩宜可脑子里闪电般掠过西园寺和寒山寺紧闭着的两个院门,追问道:“什么珍宝?”
白如雪道:“千手观音的雕像,还有疯僧和济公的雕像。”
韩宜可听了,脸色反倒缓和下来,笑道:“我当什么事呢,原来是这个。白姑娘,怕是你搞错了,那些雕像都在寺院里,我刚刚见过的。”
白如雪用不容争议的口气说:“我到过西园寺和寒山寺多次,决不会看错,那就是寺里的雕像。”
望着白如雪坚定的神态,韩宜可敛住笑容,问道:“你是在哪里抓到窃贼的,又凭什么断定那就是苏州的雕像?”
白如雪道:“半月前,我从普陀山出发,意欲赶往玉门关。走到杭州地界时,因为贪图赶路,错过了客店,便在一处名为‘闲云庵的地方留宿。谁知竟碰上了几个外来借宿的和尚和他们看管的两辆马车,车上各放着一口巨大的棺材。当天夜里,那帮和尚不仅奸杀了好几个尼姑,居然还想玷污本姑娘。我一气之下杀了领头的和尚等七八人,其他和尚大惊,慌忙逃窜。我想起棺材的事,急忙跑到后院查看,发现是两口普通的杨木棺材,只是稍大一些,没有刷漆。我撕开封条,撬开棺盖一看,里边是一层厚厚的棉垫。扯开棉垫,下边居然躺着一个人。借着月光仔细看时,哪是什么人,原来是一尊雕像。我一眼便认出这是苏州西园寺的‘济公。打开另一口棺材看时,却是‘疯僧的雕像。两尊塑像都用棉垫裹得严严实实,足底都贴着一个‘吕字标记,不知什么意思。我意识到事关重大,这雕像乃传世之宝,要不是遭了偷窃,怎么会跑到这里?我便跑到东厢房,逼问一个受了重伤、还未来得及逃走的和尚,要他说出他们押的这趟镖,是受何人所托。那和尚说,找他们押镖的是一个名叫明智的僧人,听口音像是湖南一带的。此人长得眉清目秀,他送给他们白银二百两,并让他们统统扮作和尚。我又问假和尚,那叫明智的僧人让他们把棺材送往何处。假和尚说是送往湖南茶陵县,至于具体送给谁,他们并不知道,只知道到了茶陵后会有人前来接镖。我怕那假和尚再生事端,就一剑将他刺死,然后托付闲云庵幸存的尼姑们照看雕像,立即赶往京城来报信。谁知走到门外树林中时,偶一侧头,发现枝叶缝隙间有个奇怪的东西闪过。我把马拴在树上,举步过去,到了近前,才看清是一辆形状怪异的马车。车身比普通马车长出三倍有余,宽一倍多。车下装有十个轮子,一边五个。车厢里躺着一个巨大的木箱,足有四丈来长。我好不容易将木箱打开,吃惊地发现里边竟然是千手千眼观音的巨型雕像。雕像周身也用棉垫包裹着,足底也贴着‘吕字标记。我越发感到案情重大,就马不停蹄地来了南京……”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