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大师爱国,慨然捐瓷。一代义商,笑看人生
大瓷商
瓷铺小伙计,家传好技艺。逢凶化吉,怀拥美娇娥;阴差阳错,结交贵公卿。取利不忘义,欲富必先仁。祖训铭于心,家产傲贾林。伉俪大义,舍身护宝;大师爱国,慨然捐瓷。一代义商,笑看人生。
第一回 初生牛犊不畏虎 匪巢神秘救佳人
民国十四年,东棉花胡同瓷器铺广隆兴的大小姐李清兰被土匪“老耗子”绑票的消息,顺着夏天聒噪的蝉鸣传遍了北平。“老耗子”对广隆兴的老板李茂江放话:三天之内,送五万块大洋来领人,不然就等着给闺女收尸!
李茂江在大厅里来回踱步,夏日的燥热和刺耳的蝉鸣声给他原本憔悴的脸上又添上了几分烦躁。八仙桌旁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穿绸裹缎的男人,他叫宋义和,是草厂胡同大烟馆的老板。
宋义和眯着眼看着满面愁容、坐立难安的李茂江,暗自冷笑着捏起茶碗盖子,刮了一下茶碗。瓷器摩擦发出的刺耳声令李茂江扭头瞪了宋义和一眼。宋义和见李茂江回头,啜了一口茶,缓缓地说:“别抻着了,李老板,给个痛快话吧!”
李茂江没吱声,把头别了回去。
宋义和见李茂江没有反应,继续开口道:“清兰跟了我,保管她吃香的喝辣的,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里外里都有人照顾,尽享福呢!”
李茂江还是不说话,再次回头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宋义和。
宋义和把茶碗放下,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走到李茂江身边,一手拍着李茂江的肩膀,一手拍着自己的胸口打包票道:“李老板,你可别怀疑我……”说着又拍了两下胸口,“我宋某人从来不干坟头上插拐棍——缺德带拐弯的事!现在黄历可都是中华民国了!”
李茂江一把推开宋义和,愤怒地说:“哪个朝代少土匪了?中华民国都多少年了,小人不见得比宣统年前少!”
宋义和急忙摆手道:“这话你跟我可说不着!”
两人耗到了半夜,宋义和还在劝说李茂江:“你看,前年八筒胡同里的王家闺女让廊坊的土匪绑了三天,虽说人赎回来了,但没汉子要了吧,最后嫁到贵州的一个穷山沟里去了!去年前门李家闺女也让土匪绑了,他们家说是全部赎回来了,可没人信啊,没过门的婆家退了婚,逼得孩子上了吊。从土匪窝里赎回来的‘花票’说不破身子,你李老板信吗?你家清兰也是一样的,人言可畏,就算真的毫发无损地回来,还能在北平找个好人家?我是真的喜欢她,我怎么都不会嫌弃她,我保证风风光光地把她娶进门……”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