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大师爱国,慨然捐瓷。一代义商,笑看人生(14)
大瓷商
“此话怎讲?”黄次长也笑着兴致盎然地问道。
“您买它指定没超过一千两百块大洋!”
“好眼力,一千零五十块大洋!”黄次长佩服地说,“你说这么多大洋买了个赝品,我能不生气吗?”
“次长,买别的赝品应该生气,买这个,您应该乐才对。这可以说是赝品中的真品!这件哥窑瓶真品是北宋年间出的,赝品可是明朝嘉靖年间出的!”
黄次长睁大了眼睛,惊喜地说:“明朝的赝品?那也值钱啊,我以为是今人仿造的呢!不过,你敢说没看走眼?”
“我敢说!跟您提一人——蒋培,您有耳闻吧?”慈宝华问道。
“我也是半个古玩瓷器行人,蒋培的大名能不知道吗?他是明朝仿制瓷器的大家,别人仿造是为了图利,他仿造是为了显耀自己有本事。他本事确实了得,以假乱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仿的瓷器传到现在不多了,比真的还值钱呢!”黄次长自豪地说完,狐疑地问道,“你说这物件就是蒋培仿的?”
“对,就是他仿的!”慈宝华语气肯定。
黄次长兴奋地将瓷器抱在怀中,激动地说:“那我不仅没亏钱,还赚钱了!蒋培的仿品这些年可是有钱都淘不到手啊!”
“次长您真是行家!这哥窑瓶保守说也能卖一万七百块大洋。不过得卖给像您这样识货的,要是卖给不识货的力巴,五块大洋都嫌多了。”
“能得到蒋培的仿品太不容易了,别说一万七百块大洋,五万块大洋我也不出手!我缺的不是钱,是好东西!”黄次长抚摸着哥窑瓶对慈宝华说,“宝华小老弟,我真得感谢你啊,若非你慧眼识珠,我险些把它砸了!”说着,黄次长从身边公文包中掏出了一张银票递给慈宝华,“这是五百块银票,你可以到钱庄里兑换。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慈宝华接过银票,放在了茶几上,开口道:“多谢次长好意,我做买卖有自己的规矩,我鉴定古玩瓷器每回最多收三块大洋,五百块大洋不是我该得的。今天您没难为我,不怀疑我卖赝品骗人,我分文不收!”
听慈宝华的话语真诚而坚定,黄次长笑着点了点头,让佣人从后宅里把李清兰请到客厅,把他们带到了自己专门存放古玩的库房里。
慈宝华看着琳琅满目的瓷器,正惊诧间,就听黄次长说:“宝华小老弟,你知道我带你们伉俪来这儿干什么吗?通过今天与你打交道,我认定你是一个义商,想结交你这个少有的小老弟!”黄次长爽朗地笑着说,“我公务繁多,实在没工夫做生意,所以我想让你替我代卖这些东西,你能明白它们有多少赚头!你只鉴宝不卖货,永远赚不了大钱,你没有实力进货,我帮你这个忙,这些东西可以全都拉到你的宝清斋里去,什么时候全都脱手了,什么时候跟我结账。我借你的能力,你借我的财力,咱们这桩生意可做吧?”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