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神秘宝藏世代传,贪心浪子冒名来领(16)
我就是阿顺
韩凤荣见阿顺也拿起锄头,忙问道:“你也要干?”
阿顺道:“我可是行家里手,再说了,不活动晚上哪来的力气?”
阿顺温热的目光让韩凤荣怦然心动,叮嘱道:“阿哥,别累着。”
“是!一切听娘子的!”
阿顺带领乡邻们整整干了三天,种下三千多株茶树。他的吃苦实干博得众人的一致称赞,他们没想到生在福窝里的少东家,多年前还是个游手好闲的书生,现在竟能和他们一样吃苦,并深谙种茶之道。少东家尚能如此,雇工们干起活来就更卖力了。
然而,就在收工当天下山的路上,阿顺忽然感到困乏无力,头疼难受起来。起初,他以为是劳累过度,没放在心上,回家躺在摇椅上休息。晚饭时,他胡乱扒拉了两口就丢下饭碗。韩凤荣关切地问他哪儿不舒服,阿顺说累了,睡一觉就好。韩凤荣只好收拾好床铺,早早陪他睡下了。半夜,韩凤荣被阿顺的呻吟声惊醒,她伸手一摸,阿顺脸上大汗淋漓,浑身滚烫,慌得她边呼喊阿顺的名字,边点亮油灯。阿顺艰难地伸出手,喊道:“水,水。”
韩凤荣连忙披衣下床,奔到前院叫醒徐秀才,匆匆返回东厢房。在她给阿顺喂水之际,穿戴整齐的徐秀才快步来到床边,他刚要搭手给阿顺切脉,阿顺急急说了声:“我要去茅房!”
徐秀才扶起他,还未下床,就听见阿顺屁股后一声闷响,接着稀里哗啦把粪便喷了一床,一股恶臭在房间内弥漫。徐秀才说了声:“闪开,快,端马灯来!”赶紧抱住阿顺用手掰开他的嘴,“张大嘴,伸出舌头。”
韩凤荣举灯凑近,徐秀才查看片刻,脱口而出:“不好,是伤寒!”
当韩凤荣和翠花重新收拾好铺盖,徐秀才已开好药方,将钱和药方递给哑巴说:“赶紧到城里冯记药铺抓药回来,越快越好。”
哑巴点点头,疾步奔出东厢房。
“秀才,这病要不要紧?”韩凤荣焦急地拉着徐秀才问。
“只要服药及时,问题不大,关键是要有耐心。药买回来,要用十二碗水煮一剂药,一直到剩一碗水时为好。每两个时辰喂一次药,顺利的话,十天就能见好。”
“盆、盆,快拿来,我又要拉。”阿顺抬手无力地喊道。人们一阵忙乱,阿顺又把东厢房弄得臭气熏天。徐秀才放平阿顺,挥挥手,带着韩凤荣和翠花来到院里。他悄声叮嘱道:“这病极易传染,煎好药后,大家跟着服用。”
“他怎么会得这个怪病?”韩凤荣很是焦心。
“這病不是在这里得的。伤寒潜伏期长,至少有十多天,少东家是在外面染上的,好在他如今回到家里了,若人在外面,恐怕……”徐秀才望着韩凤荣惊恐的眼,断住了下面的话。
整整十天,韩凤荣守着炭火熬了二十剂药,每昼夜各一剂。她用十二碗水熬药,直到剩下一碗药汤。接着,每两个时辰给阿顺喂一次药,间歇还要给他接屎端尿,人熬得双眼红肿,脸颊清瘦,走起路来身体晃晃悠悠,似乎一阵清风都能把她吹倒。好在白天有翠花帮忙,她得空打个盹儿,恢复一下体力。看着阿顺的病渐渐好转,韩凤荣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脸上有了久违的笑意。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