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神秘宝藏世代传,贪心浪子冒名来领(27)
我就是阿顺
众人客套一番,二叔将话题引到阿顺的病势上,说:“看顺儿这样子,我心里堵得慌,秀才,你是否有良方,救救顺儿?”
“二叔,我怎么啦?救我什么?”阿順不解地盯着他问。二叔没理他,自顾喝茶,眼里满是惆怅。
徐秀才道:“我这段日子苦苦研究医书,倒是配了几副药,想必对少东家会起作用,少奶奶能随我出来一下吗?”徐秀才说完径直走出堂屋,站在西厢房门口。
初春的山风在院子里旋起翻飞的树叶,给人乍暖还寒的凉意。徐秀才精神矍铄地抖动了一下双臂,对身边的韩凤荣说:“少东家除服药外,少奶奶还需不断启发他的记忆,多说、多做他感兴趣和记忆深刻的事……如此这般,少东家还是能康复的!不过为了避免药性相冲,寺院住持给的药,暂时还是别吃了吧!”
韩凤荣点头同意。送走二叔,让阿顺开始服用徐秀才的汤药,喝完便扶着他缓缓走进茶园。
“阿哥,这些茶树你还记得吗?它们快要抽芽了,再有七八天就能采摘新茶,挣银子了。还记得你说过的话吗?明前茶,明前茶,换粮换衣换大洋,十亩八亩,赛过巡抚。”韩凤荣折断一根嫩枝,让阿顺闻清新的茶枝气息。
阿顺嗅着枝条上的清新气息,嘴里重复韩凤荣的话:“明前茶,明前茶,换粮换衣换大洋……”忽然,他断住话,痛苦地双手抱头蹲下。韩凤荣扶住他,关切地问:“怎么,头又疼了?”
“哎哟——难受,想睡觉。”阿顺抬头怔怔地望着韩凤荣。
“我的天,你怎么老不见好呢?”韩凤荣一脸愁容地扶起他,慢慢顺坡而下,心里寻思:要是杭州那边再来人,可如何是好?
韩凤荣自年关“抓人风波”至今,一个月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终日提心吊胆,不是担心官府来人,就是为阿顺的身体操心,红润的脸颊消瘦得苍白憔悴,额头上也爬出细密的皱纹,人一下苍老了许多。快要临产的翠花见她如此模样,一再劝她注意身体。韩凤荣总是以笑作答,她又能说什么呢,满腹心事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家里屋外,地里山上,大小事都由她一人拿主意。她咬牙挺着,一遍遍给自己打气,过了这个难关就好了,只要阿哥恢复记忆,对官府讲明真相,我们就守着满坡茶园,带着兰兰和福安美美地过日子。
韩凤荣深夜难眠时,也曾这样设想,如果官府来人,阿哥仍未见好,她就向官府讲明真相。若没人相信,她便到杭州妓院找郭长顺的旧情人苏玉秀,让她证明事实真相。只要能让阿哥摆脱官司,她宁愿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名誉。二叔那里她已想好对策,把已澄清的真相倒过来讲,她可以自圆其说,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躲避官司。只要挺过这一关,再让徐秀才慢慢治好阿哥的病,她就可以转化危机,走出郭长顺绝情无义的阴影,与心爱的男人相守一生。说心里话,若不是郭长顺的薄情寡义,她怎么会遇上恰似梦中情人的这个阿顺呢?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