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故事:翻手为云覆手雨,阎王小鬼俱听差,人间冤苦何处诉(48)
巨匪陈别三
一个星期后,陈别三刚从喧闹的祝贺声中得到些许安宁,一匹快马从老河口给他送来了一封请柬。请柬是堂堂的光化县县长张著亲笔写就的:鉴于抗日战争胜利初期,百废待兴,老河口市内混乱,亟待重振纲纪。然恢复政体警制尚待时日,故特请陈别三大队长率第一义勇大队的全体官兵,暂且到老河口驻防,协助临时政府维护地方治安。
这封请柬像膨化剂一样,把陈别三的兴奋和得意膨化到了极点。他踌躇满志地想:想不到我陈别三也有今日,堂堂的县政府居然请我的队伍去驻防老河口!我陈别三正儿八经地抖起来了!我这枪玩得值!倘陈训俭、张衡京在地下有知,也会羡慕我陈别三的!
第二天一大早,陈别三就叫人四下通知第一义勇大队全体弟兄到纪洪岗集合。
队伍到齐后,陈别三满面欢喜地向大家挥手,道:“弟兄们,我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光化县县长特请我们大队到老河口街上驻防,帮助维持地方治安。这是我们大队英勇抗日的功劳所带来的福分,也是我们纪洪岗的荣耀。”
队伍顿时喧腾起来,弟兄们个个喜笑颜开,有的得意道:“哈哈!想不到我们这些纪洪岗的土包子也有今天,能大摇大摆地整天在老河口逛大街哩!”
有的做出一副馋相,说:“嘿嘿,我这回到老河口,要把那个马悦珍的锅盔每天吃上两斤。”
也有的相互戏闹捶捣,说:“小心到了老河口,就把你那黑脸老婆忘啰!”
等弟兄们笑够了,闹够了,陈别三这才扯起嗓门喊道:“弟兄们,说归说笑归笑,但有一句话,我要说在前头,这回咱们到老河口是去维护治安的,不是去逛窑子的。大家都不要胡搞。谁胡搞,坏了我纪洪岗的名声,我就一枪崩了谁!”说完,他气宇轩昂地一挥手,“出发!出发!到老河口去。”
于是,陈别三的队伍挺胸昂头地进了老河口。
陈别三第一次神气十足、大大方方地走在老河口的街上。那青石板的巷道、漆着黑门面的店铺、一间间古色古香的茶肆酒楼,在他眼里是那么亲切、友好。他走到哪里,哪里的民众都会对他微笑,乡绅们都会对他点头作揖,老板们都会给他倒茶递烟。他充分享受着这受人尊敬、受人抬举的愉悦。然而,这种日子没有维持多久,便倏地一下消失了。
原来,由于陈别三在抗日中声名赫赫,前来投奔他的人络绎不绝。他为了扩充势力,良莠不辨,统统收下,结果造成鱼龙混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只想趁机捞一把后溜之大吉。最有代表性的是几个从河南投奔来的兵油子,他们驻守老河口城没几天,就拐了几个良家妇女不辞而别。陈别三手下的那批来自纪洪岗的骨干队伍,在初到老河口之时,尚能约束自己,可过了一段时间,就被这日渐恢复繁华的市井所吸引,身上的弱点也暴露出来。他们有的大摇大摆地在饭店酒馆里白吃白喝,你找他要钱,他就叉腰抖狠:“咋!老子为你拼过命,你还找老子要钱?”有的没钱花了,就拿着枪跑到商家店铺用恐吓威逼的手段去索要,有的甚至逛窑子都不给钱,提着裤子和妓女们纠缠扯皮,相互对骂。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