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故事:翻手为云覆手雨,阎王小鬼俱听差,人间冤苦何处诉(8)
巨匪陈别三
吃饱了,回到旅店的房间,同房的中年人已出去逛夜市了。陈别三初来乍到,不敢贸然出门,加上连日乘船,全身疲惫,便倒在床上昏然睡去。
次日一早醒来,天已发白。他见同房的客人还在熟睡,便悄然出门,来到大街上,又吃了一顿包子,然后向店老板打听汉口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店老板道:“要说好玩的地方,当数‘新世场’了。‘新世场’里什么都有,玩杂耍的,唱戏放电影的,说书讲相声的,进去后你想看啥玩啥都行。”
陈别三听了,打定主意今天就先到“新世场”玩。
“新世场”坐落在汉口最热闹的六渡桥一带,是一片巍峨的外国洋房。陈别三怀着猎奇的心情走了进去。嗬,里面真是应有尽有!上下五层,一个大厅连着一个大厅,每个大厅里玩的看的听的都各不相同。别的不提,就拿唱戏来说,不仅有京戏、越戏、沪戏、楚戏、汉戏、川戏、粤戏,就连河南梆子、曲子戏都有。陈别三虽然离开家乡没多久,但听见那高亢悠扬的梆子腔,心中就不由升起一缕怀乡之情。整整一个上午,他就坐在唱梆子戏的大厅里,跷着二郎腿细细品味。
中午饭,陈别三入乡随俗,吃了十个洋面包,把肚子填得像个样了,又连忙去曲子戏大厅过了一下午的曲子戏瘾。直到天黑尽,他才恋恋不舍地走出“新世场”。
一连三天,陈别三从早到晚泡在“新世场”里,将电影、杂技、飞车、说书等凡是想看想玩的,都看了一遍,玩了一遭,但似乎还觉得不过瘾。要不是旅店同房的那位姓吴的温州老板跟他说“武汉好玩的地方多着哩”,他说不定还要去“新世场”。
第四天,陈别三听了吴老板的话,开始在汉口的街市上到处跑,到处看。逛了几天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这大汉口的繁华有一大半是因为洋人。街上洋人大摇大摆地走着,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气派一点儿的街道大都是洋人的租界,好一点儿的房子大都是洋式的,马路上铺的是洋灰,跑的是洋车,路边的铺子里卖的多半是洋货,江面上漂浮的大都是洋船,其中不少还是洋人的军舰,军舰上的大炮像一只只巨大的手,指着汉口的街市,像是在威严地发着什么指令。就连江汉关上那巨大的铜钟敲出来的声音,也都是洋音乐。陈别三曾大着胆子问在江汉关下巡逻的洋警察,这钟敲的是啥玩意儿。洋警察眉飞色舞地说:“那音乐是赞美我们英国女王的!”
陈别三在喟叹的同时,发现在繁华大街的背后也有着大片的棚户区,里面住的大都是穷苦的工人,碼头上扛包的汉子穿得破衣烂衫,累得气喘吁吁;街上叫花子比比皆是,拾垃圾、擦皮鞋、沿街叫卖的娃子更是随处可见。看到这一幕幕场景,他想起杜仲安过去在纪洪岗说的一些话,觉得杜仲安把这世道看得很透彻,是个了不起的人。只可惜他和他的那帮人虽然有好的主意、好的想法,却因为手中没有掌握枪杆子,最终没有成气候。这世道是枪杆子的天下,谁拥有枪,谁就能逞强;谁的枪多,谁就能称王!大汉口是洋人的天下,就是因为洋人的枪炮、军舰、飞机比中国人的厉害!想到这些,陈别三又想到了隐藏在杏山的那些枪支,幻想着有朝一日回到纪洪岗,取出枪重新拉杆子。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