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知府乔装郎中,微服私访,主持公道(10)
郎中知府
“余知县再审吴氏,面对证词,吴氏这回开口了:‘大人,既然有物证和人证,您就治我个忤逆不孝之罪吧,我情愿以死谢罪!除此之外再不肯说别的话。师爷们纷纷建议余知县就此结案,但余知县总觉得吴氏有难言之隐,可她为什么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宁可背着‘忤逆不孝之名,也不开口讲明真相呢?斟酌再三,余知县将吴氏关入女牢,命捕快们几番明察暗访,无奈钟府庭院深深,无人知晓吴氏婆媳之间发生了什么冲突。钟翰林频频派人来县衙催促结案,严惩恶妇以慰母亲在天之灵!见余知县迟迟不结案,钟翰林索性命人把母亲的灵柩抬出钟府,暂厝到城隍庙里,声称以一个月为期,不结案他就不为母亲发丧出殡,向朝廷弹劾余知县不作为——分明是以死人压活人,余知县愁坏了……”
述说完钟翰林之母自缢案的案情之后,唐林酒足饭饱,倒头就睡,姜郎中却在地铺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只说三天之后,余、牛两位知县带着衙役们再次来到了巴青河河神庙,村民们也陆续赶到了,提着大包小包的“老三样”,按名册向姜郎中及两县药铺的掌柜们交验。不料,余知县命唐林关了庙门,又甩下一纸簿册,要求村民们说清楚自己的“老三样”购自何人之手,由县衙师爷登记入册。众人不明所以,只有姜郎中暗暗颔首赞许。
不一时,登记好的簿册呈上了案台,余知县接过后略略一瞧,笑着转交给了牛知县,话中有话地请他“细细过目”。牛知县大诧,待细看罢簿册,不由倒抽一口冷气:村民们所购买的“老三样”除一部分购自两县的药铺之外,大部分竟然是一个叫张大行的村民转卖的!就算牛知县再糊涂,这下脑袋也开了窍:张大行有这么多“老三样”,定是杀害赵郎中的凶手!
“张大行何在?”牛知县不觉拍案而起。
余知县扯扯他的袖子,往台下人群中一指,道:“那个满头大汗、在人群里躲来藏去还直往台上偷看咱俩的汉子,肯定就是张大行!”
张大行闻言已瘫倒在地,审讯之下,一五一十地将自己劫杀赵郎中的经过兜底吐出……
这张大行家住巴青河边古黄县的一个村子里,平时拿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便拿刀做贼。那天傍晚,他见一个郎中推着独轮车赶路,以为车中所载是贵重药材,便跟踪至巴青桥桥北,一刀杀了他,趁着天色昏暗,将独轮车推回家。到家后,张大行才发现全是值不了几两银子的“老三样”,不由暗叫晦气!过了两天,听说两个知县为推诿案子在河神庙吵架,心怀鬼胎的张大行赶来看动静,后来见两个知县糊涂结案,连那赵郎中的尸首也焚化了,心中暗喜。
待看到村民们争购“老三样”,利令智昏之下,张大行忙和妻子分别到两县兜售“老三样”,很是发了一笔财。今日,张大行装模作样地来交验自己的“老三样”,万不料余知县竟然命村民们登记“老三样”购自何人,顿感不妙,神色慌张,被余知县一眼识破!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