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知府乔装郎中,微服私访,主持公道(23)
郎中知府
听了伙夫的话,姜焯陷入了深思。恰在这时,邹正之又拍着巴掌折了回来,他忙侧耳细听,总算听懂了邹正之的喃喃自语,竟然是在吟诵一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怀妻诗!
第二天,姜焯又骑着毛驴,沿着县城内河沿岸溜达,只见内河刚刚清了淤泥,清波粼粼,岸上柳树成荫,三三两两的洗衣妇在河边结伴浣衣。姜焯有点儿乏了,便将毛驴拴在柳树下,倚着柳树小憩。忽听“哎呀”一声惊叫,抬眼一看,只见一个老妇滑倒在地,待被两个女伴搀扶起来,已走不动路了,疼得弯下了腰。老妇发起愁来,道:“这可如何是好?午饭后翰林老爷的三奶奶还要我给她浆衣呢,这三奶奶极是刁蛮,远不如吴大奶奶良善……”
岸上的姜焯一听,知是钟翰林家的女仆们在洗衣,心中一动,拿出摇铃“叮叮当当”地摇了起来。摇铃声吸引了一个洗衣妇的注意,她闻声望过来,一指姜焯道:“王婆婆别愁了,那柳树下有个郎中,我们扶你过去,让郎中给你诊治一下。”
两个洗衣妇搀扶那王婆婆来到姜焯跟前坐了下来,然后自去洗衣。姜焯按了按王婆婆肿胀起来的脚面,判断只是扭伤,并无大碍,有心从这老女仆口中多套些钟府的秘事,便大着舌头,吹嘘自己是专治跌打损伤、名扬三省八县的“姜一帖”,只需贴上一帖膏药,端坐一个时辰之后便可让人健步如飞,并说自己初来贵地,这回给王婆婆贴膏药不要钱,只求她为自己扬个名。
王婆婆大喜,寻了块石头坐下来,姜焯为她按摩一阵,使她痛楚大缓,然后从药篓中掏出一个熬药的小铜炉,往炉底丢了几块木炭,用火煤子吹燃,一边熬膏药,一边同她唠起嗑来。王婆婆摆起老资格说:“老身在钟家干了三十多年了,钟府的哪个人哪桩事不落在我眼里?起先我和李婆婆一起在青云斋里侍奉顾老夫人。顾老夫人去世后,钟翰林回家奔丧,又叫我俩侍候他新娶的二奶奶和三奶奶,这两个小奶奶比牢里的大奶奶难伺候多了……”
姜焯故作奉承道:“原来您老是侍候过顾老夫人的。我虽然是个外乡人,也听说过顾老夫人贞节贤德的大名,皇上钦赐牌坊,一辈子真风光!”
王婆婆一撇嘴道:“人的名,树的影,都不过是个传说罢了。实话对你说,我是一点儿也不眼热,倒是挺可怜她孤单了一辈子,远不如我回到家,还有个知冷知热的老头呢!”
“您这话说得太对了!”姜焯顺着话头道,“难为顾老夫人了。只是不知道她这几十年没男人的日子,又是怎么过来的呢?”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