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拍案惊奇:知府乔装郎中,微服私访,主持公道(26)

2022-09-25 16:03:35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郎中知府,对,就是他,大凡县衙里跑腿出差的事都是交给他,因此人送外号唐快腿的。老叟喝了口油茶继续道,其实也不怪唐林懦弱,这童三娘实在是个厉害角儿,

郎中知府

“对,就是他,大凡县衙里跑腿出差的事都是交给他,因此人送外号‘唐快腿的。”老叟喝了口油茶继续道,“其实也不怪唐林懦弱,这童三娘实在是个厉害角儿,若是得罪了她,她必上门吵闹,三天三夜也不肯罢休的。街坊邻居因此都畏惧她三分,给她起了个外号叫‘铜豌豆——她实在是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硬邦邦的铜豌豆!”

姜焯却又不解地问道:“做生意之人讲究和气生财,她如此不饶人,但我看她的肉铺生意却很好,不知又是何故?”

老叟说:“这童三娘自有过人之处。她身躯壮硕,力气不逊男子,杀猪宰羊得心应手,刀法又极精准,顾客要多少肉,她一刀下去,半点儿都不差,从不缺斤少两,因此客多。唐家一家老小八九口人的衣食几乎都是从她的剔骨刀尖上挑来的,她仗着自己有能耐,气势越来越盛!”

“原来如此。”姜焯点点头又道,“只是她如此忤逆不孝,也须惩戒她一番才好。”

老叟连连摆手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手长胳膊短的是非,知县也懒得管!”

“此言差矣!”姜焯道,“婆媳纠纷,看似小事,但事关地方教化及人心道德,若不惩处这童三娘,淳朴之风难存,恐非向善之政!”

“啧啧!”老叟讥讽道,“老弟,听你这口气比县官还厉害,莫非你是知府?”

姜焯笑而不言。

傍晚,姜焯在芒山县城里溜逛够了,便在无人处扯了须髯,径去县衙。余知县乍见顶头上司来巡视,连忙行参见之礼,待看到姜焯拴在大堂廊外的毛驴和驴背上的药篓,只觉得格外眼熟,方才大悟:姜焯就是“姜郎中”!

接风洗尘,吃过晚饭之后,姜焯在县衙各房里转了一圈,顺便问起钟翰林之母自缢一案,余知县愁云满面,只说案情毫无进展,关键在于如何撬开吴氏的嘴巴。姜焯又换了个话题,问起县教谕邹正之发疯是怎么回事。

余知县苦笑道:“邹教谕本是有名的方正君子,今年春季丁祭,自然由他主持祭祀礼仪。不承想祭孔仪式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孔子像前,号啕大哭,满口疯言疯语‘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又摸着脖子道‘丢了,丢了,我的至宝丢了……爬起来直向庙外跑去,把个庄严的春季祭孔闹成了个笑话!”

姜焯念叨着邹正之的那几句疯话,又联想起昨日王婆婆所说的话,眉头渐舒,又问起邹正之的家庭生活。余知县介绍说,邹正之还是个穷秀才的时候,曾娶了个屠户之女为妻。那屠户之女长相丑陋,又嫌贫爱富,常常将丈夫骂得狗血喷头,偏她命薄无福,在邹正之中举的头一年得了个气臌病死了,邹正之再也不曾婚娶。

姜焯听了,感慨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邹正之是不会为屠户之女背诵这首诗的!”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