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知府乔装郎中,微服私访,主持公道(7)
郎中知府
牛知县又对余知县拱拱手,指着庙门外赵郎中的尸首,道:“俗话说,民不举官不究。今日你我争吵及众百姓围观的原因,不就是因为这个无头案子吗?刚才听几个衙役所言,这个姓赵的郎中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亳州,家中妻儿无依无靠,咱们不妨派衙役去他家,就说他暴病而死,因担心引发疫气,官府把他的尸首就地焚烧了,只余骨灰。他的妻子是个跛脚,还能跋山涉水来咱们这儿为丈夫鸣冤叫屈吗?如此一来,这桩人命案子你我两县都无须追究了。”
余知县翻了翻眼皮,道:“你这不是糊涂断案吗?”随后又无可奈何地叹气道,“也罢也罢,就按你说的办。只是这赵郎中的三百斤药材如何交代呢?”
“这好办!”牛知县胸有成竹地捋捋胡须,转身对周围的众百姓挥了挥药材单子,发话道,“刚才本县替你们求情,余大人答应免了你们的打板子之罪,但还需罚银一两。本县再为你们求个情,这姓赵的郎中丢失的板蓝根、艾叶、金银花老三样药材就着落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回去之后,按人头将‘老三样各买二两来,估摸着也就凑够赵郎中的药材了!”
眾村民这才明白:两个知县破不了这起无头案,便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合演一出戏,拿老百姓顶缸!但六两“老三样”按时下价格也不过十来文钱,远比一两银子少多了,大伙儿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连连点头答应。
“记住,尔等三天后仍来这个河神庙交药材,由姜郎中和两县的药铺掌柜们一一验收,不得有误,否则,打板子之罪不可再饶!”余知县最后一锤定音,众百姓争先恐后地逃离了河神庙。
待众百姓都离开并将赵郎中的尸首就地焚化之后,牛知县道:“余老弟,好主意!”
余知县笑道:“牛兄,这出戏还没唱完呢,三天后你我还得来这河神庙接着唱!”
两人商议已定,各自回去,牛知县正要钻进轿子,不意姜郎中走上来拦在轿前,将一卷状纸递了上去。牛知县不耐烦地接了过来,看完立马黑了脸:“啥,告坟头窟窿里的老山猫劫了你的银子?太荒唐了,哪有人告畜生的?”
有心喝退这不识抬举的草头郎中,但余知县在场,又想起新上任的顶头上司知府大人姜焯下的第一道公文便是严令属下的知县们不得推诿百姓的案子,只好违心地收下状纸,搪塞道:“本县如今很忙,待审决了这赵郎中被杀之案,再审你的案子。”
姜郎中呵呵笑道:“反正那老山猫又不会花银子,草民等得起!”
只说古黄县的百姓去县城药铺买“老三样”,没想到无奸不商,药铺掌柜们趁火打劫,把“老三样”的价钱连翻了几倍!大伙为免挨板子,也只得咬牙购买。不过,由于“老三样”隔年药效大减的缘故,各个药铺的存货都不多,转眼之间便一售而空。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