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知府乔装郎中,微服私访,主持公道(9)
郎中知府
“两个老女仆服侍顾老夫人多年,一个是王婆婆,一个是李婆婆,事发那天早上她们一如往常来到佛堂给顾老夫人送早餐,只见房门紧闭,以为顾老夫人尚未起床,但一敲门,顾老夫人不久便打开了门,且洗漱已毕,洗脸盆里还冒着热气呢。开门之后,顾老夫人低着头,示意她们将早餐放在餐桌上就行了,两个老女仆自行回去,估摸着顾老夫人吃毕早餐了,便回到佛堂准备收拾碗筷,谁知这一回房门紧闭,怎么呼喊顾老夫人也不应声,两人从门缝里一瞅,只见顾老夫人正在房梁上吊着呢!两人惊慌大叫,府中人闻声而至,踹开房门将顾老夫人从房梁上解下来,已然无救了,吴氏伏尸大哭……”
“由于官府的人到场,哭得昏迷的吴氏被下人搀扶回去了。余知县仔细查验,发现顾老夫人穿着御赐的芙蓉锦衣,而且搭在房梁上自尽用的也是御赐的一匹素缎!顾老夫人死前精心打扮过,珠钗华丽,但她的脖颈间吊着的却是一枚米黄玉金蟾桂枝玉坠,做工粗糙,论市价不过几十文钱罢了,煞是古怪!”
“余知县在佛堂里勘查半天,又发现一桩奇怪的事:佛堂铺的地砖上撒了不少康熙通宝铜钱,衙役们捡起来一数,整整一百枚。这些铜钱个个被磨得锃亮光滑,显然是经常被人摩挲。余知县心中又系了个大疙瘩。余知县上任之后虽然破了几桩案子,为人称道,但这案子仵作证实死者是上吊而死,又有两个人证,踌躇半日,余知县最终还是在刑名师爷的建议下,以顾老夫人‘年老自经了结此案。”
“不料半个月后,从京城回家奔丧的钟翰林却大生疑惑,追根究底。他将家中的仆佣尽皆叫来,一一盘问,很快发现了疑点:据两个老女仆所言,她们进房送早餐之时,看到顾老夫人已梳洗完毕,盥洗盆中的水還冒着热气,然而佛堂里并无炉灶,热水从何而来?桌上有一双碗筷,碗中尚有汤面残汁,说明顾老夫人在去世前吃了一碗面。然而,厨房中的厨佣坚决否认那天早上做过汤面,那么,这碗汤面又是何人送来的呢?钟翰林命人将两个老女仆王婆婆和李婆婆吊起来拷问,直打得两人惨号不已。不依不饶之下,吴氏终于站了出来,向丈夫承认那盆洗脸水连同那碗汤面,都是她亲自送到佛堂里去的!”
“钟翰林断定十有八九是吴氏在送洗脸水和汤面的过程中忤逆不孝,顶撞了母亲,致使母亲含恨自尽!他暴跳如雷,一再追问吴氏是如何忤逆母亲的,吴氏却闭口不言。盛怒之下,钟翰林也顾不得家丑不可外扬了,一纸状书将吴氏告至县衙,要求余知县治吴氏的‘忤逆不孝之罪。”
“七品芝麻官岂敢怠慢正四品的翰林学士,余知县立即传吴氏和一干证人至大堂审讯,只见吴氏生得身姿纤弱,眉清目秀,只是愁容满面,颇有未老先衰之态。面对余知县的讯问,吴氏仍旧不肯开口。余知县只得从外围入手,审问两个老女仆。两个老女仆细细一想,证实出事那天,她俩前往佛堂送早餐的路上曾与吴氏相遇,只见吴氏面红耳赤,直向自己的房舍跑去,而佛堂里的顾老夫人似乎在低头垂泪,可能是两人刚刚发生了一场争吵……”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