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百态:举村拆迁,弃耕乍富在望,犹疑不定,进城前途未卜(5)
第一个城里人
目前驿阁桥小区真正的住户就一个人,陈铜富。
房子是根据人口分的,陈铜富家人口少,到手的是一个九十平米的三居室,足够住了。陈铜富之前的破屋倒是有一百多平米,可能下脚的地方也就堂屋和卧室,不到五十平米。厨房和客房在他爹死后,一直英雄无用武之地在漏风漏雨中苟延残喘着。
陈铜富在新房里巡视了一番,很满意。
不满意的地方也有,陈铜富不满意的,是他门前没有楼梯拐角,也没有垃圾桶,作为城里人的一个重要标志还没实现。平房哪来的楼梯拐角处啊,没办法,生活就是这样,美中总藏着不足。
幸好,陈铜富是一个极容易获得满足的人,大不了,出点儿钱,在自己门口安置一个垃圾桶。
垃圾桶的问题解决了,陈铜富好像看见自己嘴里叼着烟,跟电视里那些城里人一样,出门,把手里装垃圾的黑色塑料袋顺手往垃圾桶里一扔,然后拍拍手,冲身后一声吆喝。
吆喝什么呢,媳妇,还是孩子?这让陈铜富稍微犹豫了一下。应该是先有媳妇,才有孩子的。媳妇,是万万吆喝不得的,得哄。城里男人对媳妇,都是哄,不像驿阁桥的男人,动不动就巴掌上前,还振振有词说什么打出的媳妇揉出的面。陈铜富觉得,身為第一个当上城里人的驿阁桥村民,他有义务在对待媳妇这个态度上,做一番很有必要的引领。把媳妇哄到位了,媳妇自然会投桃报李,把男人伺候到位。
驿阁桥的村主任陈友贵早先有句不上台面的话,说这过日子,不外乎就是锅里有煮的,胯下有杵的。由此可见,陈铜富的幸福观,跟驿阁桥陈氏家族的当家人陈友贵步调上基本保持着一致。
修族谱上的那点儿小分歧,陈友贵可以接受,求大同存小异,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陈友贵不能接受的,是陈铜富在征地一事上的态度,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
他以为,按陈铜富的德行,在征地赔款这事上肯定要敞开嘴巴把萝卜喊出肉价。陈友贵倒是非常希望陈铜富变本加厉刁难一把吴大志,那样,他再出来扶大厦于将倾,让吴大志见识到自己的工作能力。
为此,陈友贵在拆迁办故意说:“吴县长您不知道,这个陈铜富是横竖不听人劝。”
“横竖不听人劝的人,我干工作这么久还没见识过!让他来,我不信他比六臂哪吒还多生一条胳臂。”吴大志鼻子里嗤出两股灼热的气体,气体里含着浓浓的酒气。
陈铜富进拆迁办时,吴大志正在奋力擤鼻涕,擤得很投入,就没看见陈铜富。他的头往后仰着,嘴巴洞开着,眼睛眯着,乍一看,像西游记里的妖精见了唐僧,要生吃活剥一口唐僧肉的架势。
陈铜富不明就里,看向一边站着的陈友贵。陈友贵悄悄使个眼色,故意拿话往陈铜富面前递:“铜富兄弟啊,这一回,你可是穷人翻身了。”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