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故事:招猴子当兵,布死局猎杀鬼子,英雄相惜(8)
猴兵
途中,侍卫官陈达忍不住问:“总司令,咱们绕道新野是去……”
“看戏。”别廷芳简短地说。
“看戏?新野有什么戏可看的?”陈达不解地问。
“当然是猴戏了!”
还看猴戏呀?陈达疑惑地想,前几天,他随总司令从武汉回来的途中,已经绕道新野看过猴戏了。
别廷芳从武汉回宛西进入河南地界时,就下令关闭一切通讯设备,绕道新野,然后神秘地“失踪了”,除了随行人员之外,连他的宛西司令部的将领们也不知他到哪儿去了,更不知他玩“失踪”是要干什么。
别廷芳到新野干什么去了呢?
除了看猴戏,他还要考察猴戏。白天找猴戏艺人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晚上让官府文员找来新野猴戏的历史资料研读,召集文人墨客研讨猴子的习性等。在新野的那几天,他似乎忘了自己是一个军人,俨然是一个研究猴子的学者。就是在那短短的几天里,他对新野猴戏有了一个大概的理解和认识。
新野猴戏,俗称“耍猴儿”,在新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新野是闻名全国的猴艺之乡,在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上,除了杂技、游戏之外,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猎、嬉戏的精彩画面屡见不鲜。南北朝时期,猴戏已在新野盛行,明清时期,新野民间玩猴就已经较为流行了。那时,玩猴者多半将这营生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而代代相传。
玩猴艺人一条扁担两个箱,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玩猴艺人每到一处,放下挑子,不用搭台,只需在一块空场上,拽住猴紖子,扬起手中的小扎鞭,用嘴那么一吆喝,便和这小精灵同台演出了。小毛猴戴上假面具,穿上小戏服,模仿着人类的举止行动,爬杆、担水、骑车、犁地、走钢丝,要多像有多像,实在滑稽,令人捧腹。
在新野做过县令的吴承恩对这猴戏无比钟爱。吴承恩在新野任知县的两年中,不仅德绩兼优,对新野的民间艺术研究也颇深。《西游记》第一回中刻画孙悟空的前身——仙石的形态,就是以新野现存的汉议事台为背景,仙石的通体三维尺寸与汉议事台的尺寸完全相同。吴承恩在任期间,耳濡目染了新野县的民俗风情,尤其对当地的传统民间艺术猴戏更是了如指掌,从而使他在创作《西游记》中运用了大量的新野方言,如称“饺子”为“扁食”,称动物“不安静”为“骨冗”等,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正因为吴承恩对新野猴戏细致入微的观察,感悟了新野猴戏中活灵活现的猴子情态,才有了《西游记》中招人喜爱的美猴王形象。
别廷芳暗想,一个外地人吴承恩在新野当了两年县令,就能成就一番大事,新野可是我宛西的地盘,我别廷芳,更应该用猴戏为我宛西十三县,特别是新野,做点儿什么事儿了!吴承恩选猴子写书,老子就选猴子做事儿!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