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旧事:蹈锋饮血破釜沉舟,全军覆没英魂不朽!(17)
非常年代
“对!”见有前敌总指挥的支持,白崇禧大来情绪,“上海这打得乱糟糟的地盘,咱丢给日本人得了,何必搂着这火罐子不放?这不自讨苦吃?”
“敬之,你看呢?”见大家都想开溜,蒋介石感到一阵孤独,于是他把目光投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身上。
“我——”何应钦本也同意白、陈二人转进主张的,可他看出委员长对这后撤主张从心底透着反感,于是笑了笑,滑头道,“我听委员长的。”
“走吧走吧。”蒋介石一脸失望,仰天长叹,“你们都走好了,这上海,我来守得了!我成仁得了!”
听蒋介石这么一副腔调,屋内的军政大员全愣了:身为军事统帅,不从战场的利害得失去考虑,却如此一意孤行不讲道理,如何是好?
大家心里虽然这么想,可看蒋介石动了怒,便又谁都不敢劝。屋内一片沉寂,静得都能听到地上的蚂蚁爬。
地上并没有蚂蚁,倒是天上有了动静:先是一阵凄厉的警报声,接着就是由远到近的“嗡嗡”声,然后就是轰隆隆的爆炸声——这是日本飞机对南京的又一轮狂轰滥炸!因为蒋介石生气不走,所以大家只好奉陪。武将还好,几个文官如陈立夫、陈果夫、孔祥熙、王宠惠吓得脸都白了!
“听听,听听,你们听听!”蒋介石大发雷霆,“首都危在旦夕,日日都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之中,我们却要放弃首都大门上海!国家要你们这批军人干什么?统统做亡国奴得了!”
哼,把七十万大军全葬在上海,那才真做亡国奴呢!白崇禧在心中嘀咕,却再不想出面相争——这个“小诸葛”虽然一向以胆大敢言著称,可却极有分寸。至于陈诚、何应钦这些委员长夹袋中的人物,就更是只有屏住呼吸不作声的份了。
“上海乃我国经济中心,民族工业发源地。这里聚集了我国最齐全的工厂,最优秀的人才,最繁华的商场,最伟大的交易所,又系长江与太平洋的交汇之处,为中外观瞻所在,更何况它还是我国首都的门户,岂可轻弃?现在我命令:上海必须守死——”蒋介石一激动,把“死守”说成了“守死”,“战区内各部队没有军委会命令,不得后退一步,违令者斩!辞修,那个驰援金山的叫什么?”
“吴克仁,东北军67军中将军长。”
“唔,你用我的名义给吴军长直接下令:该军必须在金山、松江一线死守七十二小时,不得后退一步,若有违令,自军长以下各级军官俱军法处置,绝不姑息!”蒋介石咬牙切齿。
“是!”陈诚立正。
“委员长!”白崇禧忍不住了,“既然只让他们守死——呃,不,死守三天,是不是意味着三天以后,战况若无好转,即命令部队全线转进?”作为军委會副参谋总长,他实在不愿眼睁睁看着国军精锐全部被日本人包歼,他得设法为中国下一步更为艰难的抗战保留点儿种子。再说,桂系最精锐的21集团军也在上海,无论从公计,还是从私计,他都该站出来做最后努力。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