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旧事:逃饥荒历艰险,遭诈骗后梦方醒(17)
郑发闹陪都
“卑职在!”王处长搁下卷宗听候吩咐。
“委座开恩,指示我优待郑老头。这样吧,先让他住在招待所,每月发放饭菜票,让他自行搭伙,外出要向所长申请。呃,最要紧的一点,不准这糟老头再胡言乱语!”
“是,局座。”王处长举手行礼,然后拍拍郑发,叫他跟着走。
戴笠冷笑一声,转身离开了。
蒋介石的确在重庆,只不过为避日机轰炸,他已迁到长江南岸的黄山官邸,未曾在曾家岩官邸办公。美国记者白修德和福尔曼深入河南灾区,亲眼目睹哀鸿遍野的惨景,不仅写出报道,还拍摄了大量照片。他们通过宋庆龄的帮助,见到了蒋介石,当面说明河南灾情已到了人相食的地步。蒋介石这才知道河南当局隐瞒了情况,救灾刻不容缓。如果美国记者把这事捅出去,国际社会对他必有非议。这些日子,他正忙于派出调查组去核实灾情,并下令陕西等省紧急调运粮食救灾。
戴笠派人摸清了郑发的底细,签呈上来,拟以“诽谤党国领袖”的罪名密裁郑发,蒋介石思索再三,未予批准。呈文退回军统局,蒋介石在上面只批了“已阅”两个字,使戴笠伤透脑筋,不知如何办理。幸亏蒋介石又打电话,明确指示要优待郑发,戴笠心中才有了数。
蒋介石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史料語焉不详。但有个外因十分重要,那就是顾祝同、上官云相年初杀戮了九千新四军将士,而共产党当然把他这个委员长看作幕后主使人,国共关系紧张,中国战区动摇,连美国盟友也颇有微词。为此,他不得不在国民参政会第二届会议上发表演说,保证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
杀掉郑发不要紧,但是河南同乡会及陪都各界人士中已经有不少人见过此人。归根到底,他不过是个穷疯了、饿怕了的灾民,走投无路才来这么一出闹剧,若杀了他,一旦传出去,内外因一结合,人们难免会说他蒋介石心胸狭窄,他的领袖形象必然会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害,这是他不愿承受的。若有人说他是杀人灭口,岂不是更说不清白了?因而蒋介石决定宽恕郑发,并且“优待”他。
郑发因此得以幸存,不过军统的便衣整天跟着他,衣食住行由他们付钱,只是人没有自由了。
这天,郑发突然溜进城内,出现在河南同乡会馆。郜子举急忙过来叙阔别,说是众人都担心他,还到处打听他的下落。
郑发支支吾吾,神色张皇,自称目前被官方安排住在市郊某招待所,今天是请假出来买东西,特来看故人,不能久留,还须赶回沙坪坝。
郜子举说:“请郑老先生将下榻之处告之,他日郜某当登门拜访。”
郑发连连摆手谢绝道:“使不得,使不得。俺现居之处似为军事重地,日夜有重兵把守,外人难以入内,还是我抽空出来见会长为好。”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几盒高级香烟,送给郜子举。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