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旧事:逃饥荒历艰险,遭诈骗后梦方醒(22)
郑发闹陪都
信?是有这码事,郑发亲手在邮局投寄的。但为啥她们母女往重庆来,事前他竟一无所知呢?还有人专门开车去接,这就更令人起疑心。
一定是那狗日的戴局长设下的毒计,利用他写的信诓骗她们母女,以便一网打尽!
渗入骨髓的恐惧笼罩着郑发,他想起从前读过的小人书,上面有数不清的斩草除根的典故,儿子篡位杀老子,兄弟相争诛九族。远的不说,就在晚清他还亲眼见过满门抄斩的血腥场面,吓得他老做恶梦。假若他老婆闺女不来重庆,他尚可保命,这下全家聚齐,末日也就到了。原来他像《西游记》里的孙猴子一样,驾起筋斗云,一飞十万八千里,可到底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那个戴局长真歹毒,要将老郑家赶尽杀绝,连一脉香火也不留。
郑发双眼发黑,站立不稳,双手抱着头蹲下身去,号啕大哭起来。
郑发老婆慌了手脚,捶打着老头子的肩膀,着急地问道:“他爹,你这是咋的啦?”
看守也忙去向程永铭报告:“看守长,郑老先生的家眷一来,他就蹲在院坝里哭哩。”
程永铭狐疑地说:“恐怕这老家伙是乐极生悲吧。他也不替我想想,把老婆孩子都弄到这里来搭伙,上边不拨专款,老子又要多贴钱。”
戴笠的确想干掉讨厌的郑发一家,只是碍于社会公众舆论,不敢贸然下手。那时重庆城内已盛传郑发寻弟的故事,不少人还亲眼见过这个怪老头,说得活灵活现,尤其因为涉及蒋介石,这些小道消息更是防不胜防。有的人还妙笔生花,把这件事渲染成蒋家的野史,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在此情况下,戴笠下令将郑发全家转往贵州息烽秘密关押,以杜绝社会谣传。
河南同乡会曾多次打听郑发去向,唯因他本人未留下确切地址,歌乐山禁区又不让进,郜子举等人以为他已跟着蒋介石,不便打扰,遂不了了之。
夏秋之交,贵州连降暴雨,黔北底寨河水泛滥,道路泥泞。一辆漆着红十字的救护车,冒雨趱行,车窗上的雨刷有规律地来回摆动,发出单调的簌簌声。
急促的喇叭声惊醒了车上打瞌睡的郑发,他睁眼一看,救护车已将起伏不平的山峦抛在车轮后,喘着粗气驶入一道石砌的围墙内。昏黄的路灯照亮了一片湿漉漉的草坪,两根笔直的大树干上铭刻着醒目的大字:“天堂地狱唯人自择,成功失败全操我手。”郑发虽一时闹不清这是在宣喻什么,但隐约知道这是一种警告,不觉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军统所谓的“大学”——息烽集中营到了。
这息烽县地处黔北,位于川黔公路中间,距贵阳七十二公里,距重庆三百七十公里。因此地偏僻便于隐蔽,消息闭塞便于保密,所以在这仅有两千人口的小县城附近,竟先后驻有国民党各种军警宪特人员一万五千余人。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