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旧事:逃饥荒历艰险,遭诈骗后梦方醒(28)
郑发闹陪都
在这个鲜为人知的地狱里,被囚者都被折磨得浮肿、夜盲、残废乃至精神失常,最后还难免一死。凡被送到这里来的都是重刑犯,还有一种叫做“不定期”的长期监禁,约占被囚者半数以上。在重庆望龙门看守所“小学”里,人们以“日”为单位计算坐牢时间;在歌乐山集中营“中学”里,以“月”计算;到了息烽“大学”,就得以“年”来计算。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年呢?许多难友一生就这么耗过去了。
在“复活工厂”里,在田间地头,在操场边,在牢房里,人们悄悄交谈,互通真实姓名和案情,并相约脱身后的去向,且愿为难友传递书信,探亲访友。为避免特务的突击搜查,大家都将难友亲属的姓名、住址等默记脑中。
这一切构成了郑发新的生活体验,也正是这番经历,让他懂得了什么是朋友、真诚、情义,使他开始了解那些永不会被摧毁,永不会移形变态的人的品格。他秉性中善良的一面,也自然流露出来。
郑发是优待对象,狱方每月都要发一些零用钱给他,过去他都拿到小賣部去花掉,现在则常想到别人。冬天到了,他原准备添置棉袄的钱,给一位冤枉的学生娃买了一件单衣,给“国际共产党”王裁缝送去两瓶酒,给营养不良的“小萝卜头”送去半斤糖。人们也不再鄙视郑发,不再挖苦他,把他也当作难友,欢迎他加入狱中的小圈子。
韩子栋夸奖郑发说:“你这个人忠厚老实,是个好人。”
郑发大受感动,邀约韩子栋日后去他家作客,并将许昌老家住址告诉了韩子栋。
1944年中,大汉奸周佛海的母亲病死狱中,戴笠闻讯,命令周养浩操办丧事,并称将来参加追悼会。
周养浩立即叫犯人在狱中空坝处搭起灵棚,正中悬挂周佛海母亲的遗像,两旁悬挂着他亲笔写的挽联:“梦断北堂春雨梨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雨一天愁。”灵堂布置得很是讲究。
追悼会举行那天,戴笠果然从重庆来到息烽。一群军统处长、科长簇拥着他,后面还有贵州省政府、息烽县政府的代表、挎着照相机的摄影记者。平日高高在上的周养浩此刻满脸媚笑,向戴笠汇报丧事筹办情况。
郑发从人丛中看过去,戴笠还是凶神恶煞的样子,冷冷的目光令人不寒而栗。只见戴笠走进灵堂,脱下军服,换上孝服,头上戴了一顶口袋式的白布孝帽子,上边缀有一朵棉球。其他官员也纷纷换上大领白布袍,站在戴笠身后。
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当主持人周养浩宣布追悼会开始举行时,戴笠竟然代替大汉奸周佛海做孝子,在死者灵前三叩三拜,痛哭流涕。这一下其他随从慌了手脚,也各自掏出手帕来,装模作样揉眼睛,显出很痛苦的样子。新闻记者不失时机举起照相机,镁光灯闪成一片,拍下这个镜头,作为国民党“有情有义”的写照。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