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旧事:逃饥荒历艰险,遭诈骗后梦方醒(34)
郑发闹陪都
斗鸡场占地半亩,地面铺着黄沙,四周围以土墙,墙内设有阶梯形木椅,一如体育场的看台。鸡主们各抱斗鸡一只,先自绕场展示,同时即有经纪人收取赌注,写在大黑板上。每斗一次名为一坑,每坑赌注至少十元,上不封顶,而头家利抽百分之二十。及至哨声响起,场内两鸡拼得你死我活,场外观众喝彩加油。
郑发是斗鸡场的常客。中央银行的支票给郑发打气输血,使他重又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他给自己买了一副好棺材,给女儿女婿添置了衣物,还给老太婆买了假发套,还清了各处的欠账,脸上有了笑容。
一年多来他胡吃海喝,肚皮越来越大,就像在他那细长的身躯外面鼓起了一个气泡。由于他是个不爱动脑筋的大买主,商贩们都把郑家当作推销剩余商品的圣地,差点儿踏破其门槛。他还迷上了斗鸡等赌博活动,没有节制。
这种大手大脚的日子,显然难以为继,不久,手中的钞票花光,郑发就四处借贷。河南省政府觉得头疼,专门照会许昌专员吴协唐,对郑发少付薪俸和现金,改为按月送三百斤麦子。
即便省政府采取措施,郑发仍是寅支卯粮,江河日下,终至负债累累,连心爱的寿材也抵押出去了。他无颜在开封立足,于1947年春擅自卖掉省政府配给他的开封慈悲巷住房,携带全家回到了许昌县老家。他已产生虚荣心,只要与人交谈,就把话题往他有贵人相助的方面扯,以显摆身份。
1947年8月中旬,被关押多年的老地下党员韩子栋伺机从重庆白公馆监狱越狱,沿江而下。其时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挺进中原,转入战略反攻,国统区风声鹤唳,对过往旅客盘查甚严。韩子栋虽打工挣到一些钱,手头却没有合法证件,行动十分危险。这时他想起郑发的地址,乃转道河南前去投奔,打算相机进入解放区。
韩子栋初到许昌县,立即感到气氛紧张,因为没有证件,旅店的老掌柜不让他住宿。他不得不谎称在途中遇匪,行李证件俱被抢走,无论如何请求通融方便一夜。老掌柜只是摇头,说是官方有告示,凡容留证件不齐者住宿,视同“通匪”,要判重罪的。
夜幕降临,路人渐稀,宵禁时刻渐渐逼近。韩子栋急出一身冷汗,急中生智脱口说道:“我虽然丢失了证件,却有可靠的保人。”
老掌柜问:“你的保人是谁,说来听听。”
韩子栋振振有词道:“我的保人名叫郑发,系贵县郑村人,我与他曾经患难与共,情同手足。”
老掌柜哈哈大笑道:“原来你是郑老大的旧友,他可是俺们许昌县的名人,好说好说,你尽可放心住宿,有啥事俺替你担。”
韩子栋千恩万谢,歇息了一晚。翌日早起,韩子栋去菜市场买了三只大公鸡,步行下乡。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