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旧事:逃饥荒历艰险,遭诈骗后梦方醒(4)
郑发闹陪都
说实话,他有点儿怯场,这辈子他最远只到过开封府。为这不着边际的“认亲”,他要过黄河、越秦岭、翻巴山、涉蜀水,去人生地不熟的陪都,见一个相当于皇帝的大人物,想想就发虚。然而他已没有退路,小毛驴归了张老板,老婆孩子盼着他早传佳音,他这个当家人不去也得去。
郑发长叹一声,灌完了壶里的高粱酒,背着手走进屋后的杂木林,跪在老祖宗的坟前,三叩三拜。
“列祖列宗细听告解,不肖子孙郑发遭遇天灾,无以维持生计,被迫离家出走,万里去寻胞弟搭救。唯望在天先人保佑,使郑发一路逢凶化吉,安抵重庆,得遇贵人,他日返乡定当重修祖坟,多备三牲祭祀。”
一股温暖干燥的热浪扑面而来,触到郑发裸露的结实肩头,似乎是给他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他把这看作是列祖列宗对他的祝福,看作是个吉兆,兴致好起来。回到家中,老婆已经用杂粮面给他烙了小半口袋干饼,另外准备了几大块咸菜,几件换洗的布褂放在小包袱里。
他先到许昌县政府开具了灾民证明,然后直奔河南省会洛阳,听说从那里可以搭上陇海铁路的火车去陕西,然后经川陕公路南下去重庆。
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片地,而人间已似炼狱。成千上万的灾民四处逃亡,面黄肌瘦的人们背井离乡,扶老携幼,沿着陇海铁路,茫然寻找着能够解除饥饿的地方。不少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再也没能起来,而人潮依旧向前奔走,谁也没有精力去掩埋死者。
沿途所见让郑发触目惊心,大道旁饿殍遍野,尸骨纵横。一个半大的小孩子,用几个杂粮饼就可换到。
为尽快疏散灾民,洛阳火车站奉命取消售票,免费乘车,只待一趟趟从陕西运送救灾物资的列车到达,卸下物资,就打开检票口任凭难民上车。
洛阳火车站人满为患,郑发挤了半天没挤进去。成千上萬的难民把火车站围得水泄不通,人们的交谈和呼喊,压倒了警察的警笛声。难民从四面八方钻出来,无限地增长。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站台里卸货的工人,争先恐后地往前挤。
第一趟车,运走了最前面的人。第二趟车,缩短了郑发与站台的距离。到了半夜,第三趟车放行,检票口开闸。
挤上去!挤上去!一定要找到兄弟,一定要去重庆。还要九亩二分地,还要买一头小毛驴,还要躺上家中的热炕头,还要给老婆扯几尺碎花布,还要亲亲女儿粉嫩的小脸蛋,还要买一坛老烧酒。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去到重庆城才能实现。挤上去!挤上去!
仗着尚且硬朗的身板,郑发挤上了闷罐车,跌倒在人丛中。呜呜的汽笛声响过,这列超长的闷罐车驶出了洛阳站台,像一条黑色的毛毛虫,向西方开去。
车厢里塞满了人,天气热,异味扑鼻。每到一处站点,大家呼啦一声都跳下车去如厕、找水,然后赶回车厢来,生怕被撇下。每晚睡觉前,郑发都摸摸缝在内衣里的口袋,那几块银元硬硬的还在,他方才安心入梦。好在都是河南乡亲,大家友好地坐到一起来,交换着今日的艰辛,畅谈着明日的憧憬。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