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旧事:逃饥荒历艰险,遭诈骗后梦方醒(8)
郑发闹陪都
两名警卫应声走过来,不由分说,架起郑发就往门外拖。
郑发又羞又恼,双眼像烧红的煤炭,也不知哪来的一股蛮劲,一下子从两名警卫手中挣脱,不顾一切硬往官邸里闯。另外两名警卫见他撒野,也跑过来帮忙,推的推,拉的拉,抓住郑发不松手。
郑发悲愤无比,想起年少时的手足情,一路上所受的洋罪,不禁气急攻心。要是他死在这里,三发子的良心会不会受到惩罚?
想到此处,他干脆赖在地上打滚,寻死觅活,乱嚷乱叫道:“打死人了,救命哪,快救命哪!”
说来也巧,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特派委员李宗黄那天正好到侍从室公干,办完事乘车往外走,遇上郑发大闹官邸,听他口音耳熟,遂停车下来盘查。
从郑发断断续续的申诉中,李宗黄听出事态的严重,他发现军统局的便衣正往这边走,担心特务加害这位老农,乃善言相劝道:“大爷,我实话对你说,蒋委员长今天不在这里办公。不如这样,我送你去河南同乡会,他们可以帮你的忙。”
郑发一听重庆还有个河南同乡会,又见警卫怒目相向,硬闯明摆着要吃亏,只得乖乖爬起来,钻进李宗黄的小包车里去了。
同乡会是个什么机构呢?按《浙江旅渝同乡会章程》的说法,同乡会是联合团体以资互助、保卫乡人以安行旅、振兴实业以挽权利、提倡教育以开智识、勉行慈善以尽天职、调解纠纷以保和平的组织,简而言之,就是为同乡济困扶危。凡是入会的同乡,初来乍到者,由同乡会提供短期食宿;无业者,代为介绍职业等。会馆是常设机构,有住房,有食堂,有人值班接待。
河南同乡会馆位于城内正阳街,两人高的砖墙围着几大间青灰色的瓦房,原是本埠大户的房产,逃难来渝的河南士绅为了立足重庆,共同筹资将它买下,专门用于接待豫籍名流。
既然是会馆,那里面的布置便有些别致。战争时期物力维艰,宅前就不设玉兽石狮,唯悬一副木刻的对联,道是:“四野桑麻不羡河阳花作县,一腔冰雪行看古汴黍生春。”让人一看就有河南味。进得堂屋,迎面置有一道木屏风,上面贴的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案桌上供着红烛信香,取个笼络乡党的意思。左右厢的门首,一贴“异派同源”,一贴“俎豆常馨”,木格架上陈设着几盆兰草和文竹,倒也古色古香。
其时在会馆内主事的,有郜子举、李肖庭、蔡芷生等人,分别担任正副会长。那郜子举早年进过新军学堂,兼任着豫军某部的军长。他虽行伍多年,举止却很有教养,又有扎实的古文功底,被人称作儒将。河南士绅选中他做代表常驻陪都,指望他从国库里多挖物资,用于地方的发展。
前几年,郜子举的努力颇有成效,结交了不少党政要员,不仅消息灵通,还弄到大批粮食、军械、药品,深得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卫立煌的赏识。但近年来孔祥熙在行政院专权,地方利益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豫籍参政员也说不上话,他这个民间社团的代表更是处处碰壁。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