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抗匈奴,扫北狄,谷家轿鼓千年封神(25)
天下第一槌
慈禧一愣,问道:“崔玉贵是我的人,去庆王府干什么?”
李莲英心想,这老太婆真是老糊涂了,把崔玉贵送回庆王府不就是你的懿旨吗?怎么时间不长就忘了呢?当然,这些埋怨,打死他也不敢当着慈禧的面说出来。所以,他只是试探着问:“要不咱再把崔玉贵从庆王府那儿要回来?”
慈禧点点头道:“去去,快点儿把他要回来。”说着,好像忽然想起是怎么回事了,又对李莲英说,“降旨下去,恢复崔玉贵二总管的职务,授三品衔,赏亮蓝顶戴。回头你去那边,知会皇上一声。”
李莲英弯弯腰道:“嗻。奴才这就去。”说完,抬脚就要走。
慈禧似是又想起了什么,说道:“等等。小李子,你告诉崔玉贵,让他回来后先去封平县一趟,把元浦村的轿鼓带到京城来。”
李莲英一听,有些为难地说:“老佛爷,崔玉贵出宫,怕是不……不太方便?”
这一提醒,慈禧顿时醒悟过来。按清朝定制,太监是不能私自出宫的。当年安德海私出皇宫,被山东巡抚丁宝桢逮住砍了头,给了慈禧一个烧鸡大窝脖,公开场合还不敢说什么,只能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咽。现在,她见李莲英又提起太监不能出宫之事,心里不由来了气,骂道:“好你个笨蛋玩意儿!谁说让他出宫了?我是让他操办这件事,他难道不会差遣别人去吗?”
一见慈禧发了火,李莲英赶紧伸手打自己的嘴巴,说道:“您瞧我这张破嘴!是是是,还是老佛爷说得对,让他差遣别人去。唉,我以后要是死了,肯定是笨死的!”
慈禧听了,把眼一瞪,道:“放肆!我快过生日了,你老死呀死呀的,想怎么着呀?是想咒我快点儿死吗?”
李莲英听了,吓了一大跳,慌忙跪在地上,磕头如小鸡啄米,嘴里不住地央求道:“老佛爷,您就饶了奴才吧。奴才不会说话,就爱胡说八道,您老人家早就知道,奴才以后再也不敢了!”
慈禧听了,偷笑起来,却故意绷着脸道:“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了,起来吧。唉,这件事也怪我没讲清楚。”
崔玉贵又回来了,常年侍奉慈禧的他,对这个老太婆的脾气了如指掌:给慈禧办事,无所谓对错,全看是否对她的脾气,还要看她心情的好坏。如果对她的脾气,再碰上她心情好,你就是办得再不好,那也是好;反之,就算你办得再正确,那也是错的。
谭鑫培、陈德霖、杨小楼这几位梨园老板,崔玉贵再熟悉不过,他本人就曾给他们配过戏,小翻儿一折就是三四十个,脸不红气不喘。他想,看戏容易,到时候用轿子把三位老板接过来就是了,唯独这谷家轿鼓让他犯难。他想,轿鼓是个啥玩意儿?青龙关都司秀奎和守备张岩彪都说它好,八成是因为轿鼓帮他们打了胜仗,他们才为它说好话,但真好还是假好,宫里谁都没见过,也没听过。崔玉贵还有一层担心:鼓声里有没有朝廷忌讳的东西?特别是有没有招慈禧讨厌的东西?听说谷家轿鼓的鼓帮、鼓槌差点儿闯下弥天大祸,若不是荣禄、秀奎、张岩彪等人拼死力保,谷家尧早被砍了脑袋。现在,又让他带着朝廷禁品进皇宫,还要让太后看和听,这个差事风险可不小!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