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抗匈奴,扫北狄,谷家轿鼓千年封神(6)
天下第一槌
这些人也不解释,只在龙须庄村口找了一块平地,把大鼓排开,架好。鼓手们手攥鼓槌,在大鼓前站定,像一根根树桩。執镲铙者站在大鼓两边,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全然没有乡间闹红火时那种轻松愉快的表情。
站在中间位置的壮年汉子和那面大鼓与众不同。这人四十多岁,胳膊特别粗壮,手也很大,手背爆着青筋,像一条条青蛇在爬。他穿一身黑色粗布裤褂,上面打着好多补丁。他的大鼓体形特别大,像个磨盘,鼓帮紫里透黑。最惹眼的还是他腰里的那对鼓槌,通体紫黑,油光发亮。显然,这位壮汉是这伙人的头儿。
有村民偷偷问壮汉:“兄弟,这里要打仗了,人心惶惶的,你们咋还有心思敲大鼓闹红火?闹了又有谁看?”
壮汉道:“俺们不是来闹红火的。”
村民道:“不闹红火,这又背大鼓又搬镲铙的,干啥呢?”
壮汉道:“我们是为了打洋鬼子。”
村民撇撇嘴道:“俗话说得好,放羊用鞭子,打枣用竿子,插头用簪子,你们没枪没刀,用啥打洋鬼子?”
壮汉摸了摸黑鼓槌,轻轻说了句:“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青龙关的战斗打响后,守关的清军突然袭击,占据了优势,汉子们也没什么动静,一个个蹲在地上,“嗞嗞”地抽着旱烟,火星在黑暗中忽闪忽闪,像星星在眨眼。
过了一会儿,中年汉子对一个年轻人耳语了几句,年轻人点了点头,向青龙关跑去。其他人都不说话,两眼紧紧地盯着青龙关的方向,好像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工夫不大,年轻人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对壮汉道:“班主,洋鬼子翻过劲来了,我们的守军快顶不住了!”
汉子们一听,齐刷刷地站立起来。
壮汉将袖子挽起来,从腰里抽出那对黑鼓槌,扯起嗓门大吼一声:“抄家伙!”他一边吼,一边在那面磨盘大的鼓旁站定,两只粗壮胳膊慢慢抬高,抬高,再抬高,一直抬到与自己眉棱平行的位置,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其他人效仿壮汉的动作,挽袖、抽鼓槌、抬高手臂……
突然,壮汉将胳膊迅疾而有力地往下一压,“咚咚!”鼓面上即刻发出两声浑厚响亮的声音。
鼓声似乎就是出征的号令!
这号令一下,所有的鼓槌同时落下,疾风暴雨般击打着鼓面,“咚咚!咚咚!”夜空中骤然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鼓声!
这鼓声,像一只只力大无比的巨手,把黑沉沉的夜幕撕得粉碎!
忽然,壮汉又大吼了一声:“‘风搅雪!”
其他人齐声呼应:“朔风搅雪,还我山河!”
喊声落,鼓声起。
手持镲铙的汉子们,也和着鼓声,奋力敲打起来。刹那间,“咚咚”、“嚓嚓”、“吋吋”、“嘡嘡”,各种声音竞相作响,恰似狂风搅动着漫天飞雪,向山野袭来,搅得天昏地暗,震得地动山摇……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