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故事会:抗匈奴,扫北狄,谷家轿鼓千年封神(8)

2022-09-29 20:47:0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天下第一槌,秀奎睁大眼睛,啊了一声。 张岩彪继续道:出帝手,加皇封,声震天下第一咚,就是指这种鼓。 我的天,这岂不是神鼓!秀奎驚愕得半天合不上嘴巴。

天下第一槌

秀奎睁大眼睛,“啊”了一声。

张岩彪继续道:“出帝手,加皇封,声震天下第一‘咚,就是指这种鼓。”

“我的天,这岂不是神鼓!”秀奎驚愕得半天合不上嘴巴。

果真被张岩彪猜到了,这鼓声正是来自冀西元浦村谷家的轿鼓。谷家轿鼓可是大有来头的。

公元前96年,汉武帝刘彻的御前侍卫谷越春告老还乡,刘彻赏赐他大批金银珠宝。谷越春谢绝赏赐,只带走刘彻编写的一套鼓谱。

刘彻政治上雄才大略,具有远见卓识,军事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些史书都有明确记载。除此之外,刘彻还精通音律,编写过不少敲大鼓用的鼓谱。当年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作战,按照这些鼓谱擂鼓以壮军威,所以经常打胜仗。

明初,燕王朱棣扫北,杀人如麻,冀中大地尸骨成堆。战后,为弥补人口不足,朝廷向冀中大批移民。谷越春的后人离开山西洪洞老家,沿着太行山麓向东辗转迁徙。连年战火,兵荒马乱,强人出没盗匪横行,谷越春的后人数次遭劫,身上一无长物,只有这份世代相传的鼓谱因藏匿贴身之处没被抢去,后来把它带到新的落脚之地——冀西山区封平县元浦村。从此,村里有了谷家大鼓并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1688年,康熙皇帝前往五台山上香,途经封平县。县太爷榜令各村大鼓县衙迎驾,元浦谷家大鼓遵令前往。康熙皇帝听出谷家大鼓不同凡响,龙颜大喜,钦定为“天下第一鼓”,并赏赐每位鼓手一顶八抬大轿,让他们荣归故里。于是有了轿鼓一说,称为谷家轿鼓。

再后来,冀西流传一句俗语:出帝手,加皇封,声震天下第一“咚”,说的就是谷家轿鼓。

轿鼓,分为粽子头、风搅雪、线儿鼓、双座子、八镲、八铙、大力胜、上架等七个段落,各段落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鼓槌就是指挥棒,敲打时要指挥镲铙等配套乐器,像指挥一个交响乐队。一套轿鼓敲完历时一小时,鼓槌敲击鼓面五万多次,镲敲四万多次,铙次数最少但也有三万多次。鼓声随鼓手感情变化而变化,时而像进行曲,浑厚、响亮,犹如万马奔腾;时而像抒情诗,轻声细语、娇柔缠绵;时而像雷霆风暴,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时而像三月春雨,淅淅沥沥、沁人心脾……

谷家轿鼓具有提气增勇之功能。两军对垒,双方打成平手,处于胶粘状态时,轿鼓会扰乱敌方的心智,使其丧失战斗力;敌强我弱时,轿鼓会为己方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起到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效果。

在龙须庄领头敲鼓的壮汉名叫谷家尧,是谷家轿鼓的第五十五代传人,敲得一手好轿鼓。那天,正是他领着二十多个年轻人,在龙须庄敲锣打鼓,帮助青龙关守军逆转打赢了八国联军。

且说八国联军打了败仗,拉特捷夫很是气恼,而最让他生气的是,本来联军已占据优势,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获胜,不料凭空冒出一阵鼓声,让联军功败垂成。这鼓声,也太奇怪了!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