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历史:冠绝大明(22)
史海钩沉圣贤之路
他像有真神附体,元气沛然,灵气毕现,不再心魂相失,魂不守舍。
王阳明终于发现了自我,并用一生的实践坚持了自我。他终于能够平静地以自己的内心来面对整个世界了。
心学从此诞生,圣人从此出世。
在龙场,王阳明度己,度人。他唱越地小调,讲从小听来的故事与笑话,越音缠绵,足以慰乡愁。他上山采草药,给人治病。他帮人种庄稼,建房屋。他开学堂,讲学传道。久而久之,他与当地土著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王阳明还不想离开龙场了呢。
思州太守不知为了耍威风,还是为了变相地拍刘瑾的马屁,居然无缘无故派人到驿站侮辱王阳明。
当地人打跑了前来逞威的那个小官僚,太守大怒,向上司状告王阳明聚众闹事。
幸好,思州按察副使毛应奎也是浙江余姚人,是王阳明的老乡,他出面为之斡旋与疏通,劝王阳明去赔个不是。
王阳明给毛应奎的信写得相当漂亮,刚柔相济,不卑不亢,又婉言谢绝上门道歉。
人生的拐弯处,最能见一个人的性情。
王阳明悟道以后第一次小试牛刀,结果是太守又惭愧又信服。
安宣慰派人送来金帛鞍马与酒肉米粟,王阳明收下了酒肉米粟,退还了金帛鞍马。
王阳明办起了龙冈书院,他又开始渡人了。
王阳明这条潜龙开始露头了,但他还在“潜龙勿用”的修炼期,他自信“老夫终不久龍场”,可何时才能飞龙在天呢?
终于,王阳明来到庐陵(吉安)当县令,与那个驿丞不可同日而语了。
庐陵县衙在府城南门的欧家祠路。出南门稍东,有白鹭洲,处赣江中心,洲上白鹭洲书院,是当时江南四大书院之一。
在城南25里有青原山静居寺,王阳明手书“曹溪宗派”,落款是“乐山居士王守仁书”。青原寺内右侧屋曾是朱子的讲坛,称青原书院。后来王阳明的学生在寺的对面又建了一所阳明书院。文化薪火相传,这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观,也算是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庐陵民风不古,他刚到任上,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居然有上千乡民告状。王阳明听懂了他们的意思,除了一些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核心问题是要免除一项征收葛布的摊派,理由是本地不出产此物。既然不出此物,上边要得也没道理,为了公正,也不想激起民变,他就同意了他们的合理请求。
王阳明充分利用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乡贤来管理治安,还施行诬告反坐法,效果出奇的好,昔日出了名的诉讼之乡,开始变得风平浪静,呈现出风调雨顺岁月静好的太平气象。
王阳明于1510年正月调任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
二月,他当了一次会试同考官,没有了当年主试山东的豪情,他现在似乎已经看透了,不再抱年轻时那种充满“假如我是宰相”的幻想了。再说,会试虽比乡试高了一格,但他这个同考官位卑言轻,主考是礼部尚书一类人物,他似乎遥不可及。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