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宫廷历史:冠绝大明(25)

2022-09-29 21:22:35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史海钩沉圣贤之路,王阳明呈上长篇奏章请功,皇上想杀一杀他的锐气,赏了他二十两银子。 王阳明回师上杭,正赶上那里久旱不雨,他就为百姓祈雨,还真的下了一场及时

史海钩沉圣贤之路

王阳明呈上长篇奏章请功,皇上想杀一杀他的锐气,赏了他二十两银子。

王阳明回师上杭,正赶上那里久旱不雨,他就为百姓祈雨,还真的下了一场及时雨,老百姓以为他是神仙下凡来了。王阳明就作了篇《时雨堂记》,因为他求雨的那个台子叫作“时雨堂”。

王阳明由巡抚提升为提督,有了临场指挥的自主权。

樟南平了,王阳明将战略重点转到南康、赣州。这里西接湖南桂阳、南接广东乐昌,王阳明认为这一带的桶冈、横水、左溪的匪徒荼毒三省,威胁极大,若窜入广东,更难平定。

有人主张三省会剿,王阳明不以为然。他真正的拿手好戏是攻心术。他给山洞里的匪徒们送去酒肉、银子和衣服,并写了封《告谕头剿贼书》,软硬兼施,安抚他们。这样的“告土匪书”仁至义尽,温情脉脉,宛若糖衣炮弹,简直像情书。

然后,王阳明集中力量,用以对付最大的土匪池大胡子了。

池大胡子接到王阳明的招降書,他在观望。最后,王阳明一边打,一边招安,池大湖子乖乖地投诚了官军。

至此,王阳明小试牛刀,福建的土匪基本上被歼灭。

宁王朱宸濠身边有两个谋士:朱养正、李士实,宁王把他们当作卧龙和凤雏。这两个狗头军师,极力怂恿宁王反叛,说他有帝王之相。

娄素珍隐隐地觉察到宁王欲夺帝王之位,曾写诗婉言规劝其夫:“妇语夫兮夫转听,采樵须知担头轻。昨宵雨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可是,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朱宸濠没有听进去。

后来,宁王举兵反叛,临大军出发前,娄素珍再次劝告:“金鸡未报五更晓,宝马先嘶十里风。欲借三杯壮行色,酒家犹在梦魂中。”

宁王依然我行我素,娄素珍也只能悲叹自己红颜薄命了。

宁王的后脑勺上长了反骨,风流才子唐伯虎早就感觉到了。如果让宁王猜忌了,那可得掉脑袋。他就装疯,在大街上裸奔,这样才能让朱宸濠相信,他什么也没有看见,即使看见了也不会说话,即使说话也不会有人相信。

同样心明眼亮,早已看穿宁王有反心的还有两个人。

曾经,在宁府的一次宴席上,宁王一脸忧国忧民相,说:“世岂无汤、武耶?”

王阳明不动声色,平静地说:“汤、武须有伊、吕。”

王阳明说的,是指伊尹辅佐商汤,姜子牙辅佐周武王。

宁王一听大喜,大声叫好,说:“有汤、武就有伊、吕。”

王阳明依然一脸平静,说:“有伊、吕,难道就没有伯夷、叔齐吗?”

听到这句话,朱宸濠一下子脸涨红到了脖子,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宴会上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剑拔弩张,陷入了令人难堪的沉默。

孙燧急忙出来打圆场,他站起来,向朱宸濠的热情款待道谢。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