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宫廷历史:冠绝大明(37)

2022-09-29 21:22:35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史海钩沉圣贤之路,嘉靖六年(1527年)五月,广西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无能平定,伤透脑筋的新皇帝方才想起闲居在绍兴的王阳明,于是下诏让

史海钩沉圣贤之路

嘉靖六年(1527年)五月,广西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无能平定,伤透脑筋的新皇帝方才想起闲居在绍兴的王阳明,于是下诏让他官复原职兼任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身体已经十分虚弱的王阳明不得不又一次接受朝廷的任命,再次披挂上阵,远赴广西平乱。十二月,大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惊恐万状,投降了王阳明。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阳明率湖广边兵及京兵抵达南宁,袭击断藤峡叛军。后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作鸟兽散。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皆被当时内阁大臣、吏部尚书桂萼拦了下来,并未送达皇帝手中。

王阳明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

嘉靖八年(152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舟中,享年57岁。

车船发丧经过江西境内,军民都披麻戴孝哭送王阳明。

无论朝野,大明王朝都不会忘记王阳明的丰功伟绩。

让镜头再一次回放,让时光定格在王阳明离世前的那一刻。

王阳明积劳成疾,总是咯血。他躺在一条船中,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王阳明心如止水,繁华纷扰的滚滚红尘,已然空无一物。另类少年的轻狂,格竹子的执著,刘瑾的廷杖,诏狱的劫难,江畔的怅惘,龙场的悲凉,悟道的喜悦,平叛的战功,官场风波,刀光剑影,几起几落,浮浮沉沉,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了,世上再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扰乱他的心弦。

临终之际,弟子问他还有何言,王阳明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心学大师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该学说包括两层意思: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圣人之道蕴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一直以来所沿用的向外求理的方法,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应该向内求。把关注点放于自己内心,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阳明龙场顿悟的就是“心学”。

王阳明是真正的圣贤,天地竟是如此之空旷,如此之宁静,天泉桥畔,大风拂过了原野,在四野的阵阵风声中,似乎还回荡着他的高声吟诵:“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守什么?守天道,守良知。

天地虽大,但尚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啼哭而来,含笑而去,人生本当如此。

王阳明有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人生如梦,荣华富贵犹如木槿之花,朝荣夕逝。得失如流水,富贵如浮云。情又为何物?镜花水月。人生苦短,总是来日少,去日多。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