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年代旧事:造酒世家溢香馆,移花接木巧周旋(2)

2022-09-30 21:45:3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一地酒香,郭乾坤看看条桌上的西洋钟,离未末申初还有将近一个时辰,他便顺手拿起放在桌子角上的铁杆長烟袋,装满一锅烟,惬意地躺在太师椅上。 当年郭氏祖

一地酒香

郭乾坤看看条桌上的西洋钟,离未末申初还有将近一个时辰,他便顺手拿起放在桌子角上的铁杆長烟袋,装满一锅烟,惬意地躺在太师椅上。

当年郭氏祖先从山西老家迁来唐河时,选定在这里居住,看中的就是石柱山三面环水养良田,适宜种植糯稻。而且这地方犹如盆地的锅底,地下流出的,是适宜酿酒的水。这种水酿制出来的酒,甘甜醇香,品性温柔,韵味悠长,适宜长久存放。因此,附近的人都把这地方叫做糯香湾。

郭氏祖先在糯香湾经过400多年的苦心经营,由原来单一酿制传统米酒,发展到米酒、蒸酒等各种系列品牌酒同时酿制,成为地方望族。

溢香馆和儒香馆的掌柜原本是亲兄弟,兄弟俩分家后,以街为界,家产划分成两个大院落。槽坊及所有酿酒家当,归溢香馆;商铺和土地划归儒香馆,房产、商铺用于经商,土地租赁出去收租,从此不再酿酒。每年秋粮入库后的第一个月的第六天,溢香馆要请儒香馆当家大掌柜进门品酒,通报一年来的酿酒心得,如有开发出来的新品种,必须通过儒香馆鉴定之后,才能上市经销;收租结束,儒香馆要请溢香馆大掌柜来家中品茶,汇报当年租金收回情况及来年租出土地变更情况,一年收回的谷物留够自家所用外,全部卖给溢香馆用于酿酒。这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意在向外界透露,溢香馆和儒香馆还是一家人。

溢香馆的郭乾坤是老门大户的二掌柜、公认的商业巨头。儒香馆的掌柜郭乾章走的是仕途,为人也像做官一样小心谨慎。不过,他的儿子郭尚志娶了一个日本媳妇,还在为日本人办事,不被族人认可。所以,郭乾坤被推选为本族的族长。

说郭乾坤是溢香馆的二掌柜,是因为郭乾坤还有一个哥哥郭乾印。光绪年间,清政府派出了13名学生留学日本,学习新政。郭乾坤的父亲郭天地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多方疏通,最终把14岁的郭乾印以编外生的资格送到日本留学。数年后,郭乾印突然与家里失去联系,至今下落不明。

由于哥哥的教训,加之清廷已经废除科举制度,郭乾坤再也无心走所谓的“科举仕途”之路了。他从省城学堂跑回糯香湾,还抱回来成堆的酿酒书,安心做起了酒商。

俗话说,天生奇才必有用。郭乾坤天生就是酿酒的料,不论白酒、黄酒,只要是酒,不用师傅点拨,他一看就懂,一摸索准成,把酿酒作坊管理得井然有序,还增加了许多新品种,迅速闯出了自己的品牌——“元浆”牌。在郭乾坤的经营下,糯香湾的“元浆”牌酒,迅速打入了北平、上海这些大城市,也使糯香湾这个小地方,声名鹊起。他领着大儿子郭尚文在唐河城里又开了一家“元浆”酒厂,规模生产“元浆”牌系列酒。产品上市后,他留下郭尚文在唐河城经营酒厂,自己回到糯香湾经营祖业。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