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挑冰的哑娃(3)

2022-10-20 22:14:4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挑冰的哑娃,个头不高,身子瘦巴巴的,手里提着一把镐头,肩上挑着两只木桶。 是哑娃。 郑顺倍感好奇,深一脚浅一脚地跟了上去。 刨冰的哑娃 这一跟,便是四五

挑冰的哑娃

个头不高,身子瘦巴巴的,手里提着一把镐头,肩上挑着两只木桶。

是哑娃。

郑顺倍感好奇,深一脚浅一脚地跟了上去。

刨冰的哑娃

这一跟,便是四五里地。只見哑娃翻过岭,走进一道山洼,放下扁担,往手心里啐了一口唾沫,叮叮咣咣地刨了起来。

他刨的是冰,一下又一下,格外卖力。等把木桶装得满满当当,哑娃又抱起一大块冰,这才挑起扁担,晃晃悠悠原路返回。

郑顺惊呆了,他万万没想到,他吃的水,洗脸洗澡用的水,竟都是哑娃起大早,一块一块刨出来挑回去的!

“昨天我回来,问哑娃,新来的助理咋样,哑娃比比画画说,好着呢,还给了我一碗面吃,真香。从小长到大,哑娃还是头回吃快餐面。他还比画说,助理哥哥是从城里来的,爱干净,我得天天给他挑水,让他洗脸洗澡。”

多么朴实纯真的孩子。郑顺听得眼窝一热,心里酸酸的,又暖暖的。

“孤松岭最缺的,就是水。”老亓接着说,“你看,周遭山岭上旱得光秃秃的,就长了一棵松树。幸好老天怜悯,给了这么个山洼,夏秋蓄的雨水,冬天结成冰,供村民们吃用。刘老栓和胖婶吵架,不是心疼坛子,是心疼那坛子水呀!”

“那为啥不打井?”郑顺问。

老亓带郑顺走向了村东,又从村东绕到了村西。大半个村子走下来,郑顺也瞧出了名堂。老亓说:“此前,孤松岭没少打井,有的都钻到了百米深,到头来,钱没少花,却只留下十几个不出水的井窟窿和叽叽呱呱的埋怨。如今,村里的账上还欠着万把块钱的打井费呢。不怕见丑,村里人还找风水先生来看过,说整个孤松岭的地下,覆盖着一块王八盖子般的巨石,把水脉盖住了,甭管用啥钻头,根本打不透。要赶上大旱年景,别说洗脸,连吃水都成难题。所以啊,村里的年轻人能走的都走了,只剩下些老弱病残,守着这个穷窝儿。前些日子,住在村北的赵老二,盼了半辈子,总算有人来给他说媒,不料女方张口一提彩礼,赵老二就傻了眼。”

“女方要多少钱?”郑顺问。

“人家不要金银不要钱,就要一口井!”

怪不得刘老栓会提出那般条件,敢情水比油金贵。可既然答应了,就得兑现。第二天,郑顺也起了个大早,抢在哑娃前头挑上水桶,去山洼刨冰。可他在城里长这么大,哪曾挑水走过山路?扁担上肩,木桶悠来荡去,一步没踩稳,出事了——

骨碌碌,郑顺连人带桶,从岭上滚了下去。好不容易停住,脑袋却磕上石头,郑顺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郑顺悠悠醒来了。不等睁眼,就闻到一股浓浓的汗臭味,直往鼻子里钻。

是刘老栓。刘老栓正背着他,跌跌撞撞地往岭上跑呢。身前身后,跟着老亓、胖婶、哑娃和七八个乡亲。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