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故事会:文官

2022-11-17 21:35:0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点“主”儿,规矩 早年间,天津卫有一习俗,叫“文官点主”,嘛意思啊? 卫里人去世,要在灵堂设写有“某某之主位”的牌位。这个“主”字要少写上面那一点儿,写成“王”字,

点“主”儿

 

 

规矩

 

早年间,天津卫有一习俗,叫“文官点主”,嘛意思啊?

卫里人去世,要在灵堂设写有“某某之主位”的牌位。这个“主”字要少写上面那一点儿,写成“王”字,出殡前请一位“文官”拿朱砂笔补上这点儿。据说,这样阴曹地府才肯接纳死者的亡魂,这就叫“文官点主”。这个点“主”的“文官”,必须是有学问或声望的文人,而且手中的“笔”要干净,没写过“斩立决”杀人的。

那会儿,卫里能点这个“主”的没几人,夏先生算其中一位。他不但做过清朝的二品大臣,而且还是大书法家。因此,卫里但凡老人去世,主家都会请夏先生点“主”。

民國二十六年秋,夏家来了个跑腿儿的,说主家老太太过世了,后天出殡,想请夏先生去点“主”。管家回应说:“你把地址留下就行,夏先生的规矩你知道吧?”跑腿儿的点了点头,夏先生的规矩,就是甭管有钱没钱,主家一定要“干净”。

夏先生知道这事后,对管家说:“按老规矩办。”

管家叫来个下人,把地址给他,说:“你去扫听扫听这家的主儿。”下人转身就去扫听了。

到了黑晌儿,下人才回来,见到管家后说:“那主家是安清会的头子刘文海。”

管家愣了一下,转身就进书房告诉夏先生,夏先生“哦”了一声说:“那就让他们另请高明吧。”管家欲言又止,夏先生却摆了摆手,接着看书了。

第二天早上,管家只好打发下人去了趟刘家,以夏先生身子骨不舒服为由,把这事儿给辞了。

刘文海得知后,一脸愠怒,吩咐跑腿儿的:“你拿着我的帖子,再跑一趟!”跑腿儿的来到夏家,见着管家说:“这是我们二爷的帖子,你们好好瞅瞅。二爷说了,明儿来不来,让姓夏的自个儿掂量着办!”说完,他屁股一抬走了。

管家明白这帖子的分量,忙把原话转告了夏先生。夏先生接过帖子瞄了一眼,随手就扔进了垃圾筐:“怕嘛?甭理他!”

刘文海是卫里有名的混混儿,自打天津卫沦陷后,就傍上了日本人的大腿,明里是安清会的副会长,暗里却是便衣队的头儿,谁敢得罪啊?为这事儿,管家的心一直悬着,直到俩月过后,没见人来找碴儿,这才落停了。

诬陷

 

这天黑晌儿,夏家忽然来了俩生人,一大个儿,一矬子,故意露出别在后腰的撸子,说是要找夏先生。

见了面,大个儿把撸子往茶几上一搁,直截了当地说:“夏先生,我俩是抗日锄奸团的,有件事儿想请您帮忙。”夏先生打量了俩人几眼,不动声色地说:“帮吗忙?”

大个儿回答说:“您是咱天津卫有名的书法家。想请您写几个字,号召卫里的老少爷们儿齐心协力锄奸抗日!”夏先生听后,问:“想让我写吗字啊?”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