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八方锦(2)
八方锦
翟廉一看,纸上写的全是人名村名。难道八方锦与“梁贴”有关?他点数名字数目,恰巧八個,正好与“八方”相对,错不了了,“八方锦”就是八块“梁贴”。
对于梁贴,翟廉再熟悉不过了,这是他们当地的习俗。大凡有谁家盖房,架梁前,一定会请一个善书法者在红纸上写上九个字──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然后,再由写字人亲自粘贴在梁上,以祈平安多福。
父亲写梁贴的事,翟廉不稀罕,可用丝织物写梁贴,他还真没有见过,难道这其中有秘密或者讲究?
事不宜迟,翟廉决定及早把八方锦找回来。
重孝之人不便出门访客,翟廉遣随从走了一遭。
谁知,随从去了不到半日就回来了。翟廉心想,这八户人家虽说都在本州境内,但并不是一个村子的,最远的离此有十多里路,哪能回来得这么快!一问才知,随从只去了两家,连吃两次闭门羹,两家态度一致,见不到翟廉谁也不能拿走“梁贴”。
人家提出这个要求,可翟廉丁忧未满,哪能到处走动。
这一等,直到父丧满了二十七个月,翟廉才方便出门,首要做的,就是亲自去交涉“梁贴”一事。
头一家,他去了本村的高家,高老爹把他迎进屋里。翟廉抬头一看,高家房梁上的确有块红锦缎梁贴。
“高老爹,我是为梁贴而来。”翟廉开门见山道。
“我知道,老先生写梁贴时说了,日后你肯定会来取走。”高老爹吞吞吐吐地说,“只不过,当时老先生许诺过的……请走梁贴要十两银子。虽说梁贴是老先生白送的,我也不想跟进士老爷要钱,可老先生的话不能不听啊……”
高老爹说话时,翟廉已把高家扫视了一周,真穷!称得上家徒四壁,房梁只有大腿般粗细,房屋低矮伸手可抵,说难听点儿,这房子比富人家的鸡窝狗棚还要不如。
“好,我明日备上银两再来。”说罢,翟廉举步离开高家,又去了另外两三家,令他惊讶的是,一家比一家贫穷。
到此,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原来,父亲是想借着找回八方锦,让他接济穷乡亲啊!
几天后,翟廉把八块红锦缎“梁贴”全部请回到家中,掸去灰尘的那一刻,他刚刚平复的心再次惊跳起来。
这八块红锦缎的另一面都有密密麻麻的方正小楷,难道真有秘密?
翟廉定睛细看,发现这些小楷笔迹大小均相同,应该是同时书写、内容相连的整体。他赶忙把八块红锦缎平铺桌面,以拼凑被撕裂文字之法,将八方锦合为一体。
拼好后,翟廉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桌子上的红锦缎是父亲最珍惜的物品──母亲出嫁时的红盖头。翟廉清楚地记得,自母亲去世之日起,父亲就把这块锦缎盖在母亲的枕头上,父亲还常嘱咐他不能触碰……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