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翎大箭(2)
雕翎大箭
柳天源骑马跟在侯大人的轿后,两个人一起来到了谭三锤家。谭三锤从兵部退休之后,一天也没闲着,收了个徒弟名叫苦瓜,师徒俩在自家院子里垒起一个洪炉,仍以铸兵冶铁为业。苦瓜眉清目秀,长得一表人才,侯大人和柳天源进门的时候,谭三锤正在给徒弟讲解如何打制铁箭头呢。
谭三锤给侯大人见完礼,侯大人在老槐树下的白木椅子上坐下。谭三锤接过柳天源手里的三支箭一看,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大疙瘩!
话说唐朝的时候,人少树多,野兽横行,突厥又经常入侵,因此民间尚武之风极盛,即使普通的百姓人家,也大都备上一张弓、一斛箭,以作防身之用。这三支箭一经比较,属马家箭的箭杆最长,柳家箭的箭杆最短,狄家箭不长不短,最出色的地方就是箭尾,用的材料是又挺又直的鹰羽。 柳天源主管造箭营,造箭营造出的大箭,都供军队使用,军用箭必须射程远,可以穿透铁甲,还要射得精准。这些民用的箭能否上得了战场,谭三锤心里没底。
谭三锤拿起了柳家箭,分析道:“这柳家箭的箭杆最短,所以射得也最近,这种短箭最适合猎狼捕兔。狄家箭箭杆不长不短,箭尾用的全是又挺又直的鹰羽,所以射得最准,比较适合射天上的飞禽。而马家箭箭杆最长,射得最远,是一种防身自卫用的大箭。如果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最好的就是马家箭了。”
侯大人一听谭三锤选中了马家箭,不由得连连点头。谭三锤话锋一转道:“侯大人莫急,马家箭究竟好不好用,只有用弓射过才知道!”
谭三锤家的院子大,东西长有七八十步,苦瓜从屋子里找出了一副验箭用的铁甲,挂到了墙角的木桩子上。柳天源操弓在手,将那三支箭一一射了出去。马家箭准头太差,大箭竟越过铁甲后的砖墙,“嗖”的一声飞出了院子;柳家箭也射偏了,短箭正中砖墙,锋利的箭头,竟然射到了砖墙里;还是狄家箭射得最准,正中铁甲的胸口,可是却“当啷”一声,被铁甲弹落于地。
经过试验,马家箭准头最差,柳家箭箭头最为锋利,狄家箭射得最准,可是箭头却钝。三家箭都不合格,谁家的箭都上不了战场!
侯大人一听三家的箭都不合格,眉头一皱,说道:“铁马关急需大箭,箭支供应不上,我军可就危险了!”
谭三锤也是一脸愁容,可是一抬眼,正看到捅在轿顶上的那支大箭,他“咦”了一声,转头对苦瓜说道:“苦瓜,去把轿顶上的大箭取来!”
苦瓜搬了个板凳,费了半天的劲儿,才把那支大箭取下,谭三锤掂了掂大箭,赞了声“好”。他接着搭弓放箭,“嗖”的一声,大箭正中铁甲的胸口,箭头穿铁甲而过!
只有这样犀利而又精准的利箭才能上战场啊!苦瓜跑了过去,从铁甲上拔出大箭,交到了师傅谭三锤的手中。谭三锤仔细端详着大箭,忽然眼睛一亮,叫道:“侯人人,我有办法了!”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