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戏
狐戏
李永生
涞阳野三坡南山有一洞,深百米,洞前有一形状如鼓的石头,乡人唤其石鼓洞。不知何时,这地方忽然天降一般住进一群男女,均是衣衫光鲜,举止有礼。乡人问他们从哪里来,他们柔声细语地回答:逃难至此,借贵地暂住。又说一句“叨扰了”。
这家老少就把山洞当成了家,安上洞门,安安稳稳过上了日子。
这家人,不耕田不种地,天气晴好,便悠闲踱出来,到石鼓上或坐或躺晒太阳,乡人满心疑窦。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家人经常借着月光以石鼓为戏台排练大戏。
头上月光皎洁,繁星点点。这家老少十几口披挂上阵,个个盔明甲亮。跟头劈叉,咿咿呀呀,唱念做打,皆是一流功夫。乡人大为惊讶,结伙前来观看,发现这家人除了老主人,全都分配了角色,或穆桂英佘太君,或孟良焦赞张龙赵虎。
一出戏排完,这家人便选一个清风朗月的夜晚为乡人正式“汇报演出”,不少人前来观看。甭管什么戏,文唱武打,主演皆是小翠。小翠管老主人叫爷爷,年方二八,秋波俏转,桃花颊浅,端的是个美人坯子。乡人看得如痴如醉。
有时演着演着,演员里不定哪位裙钗里忽然露出一条火红的扫帚尾巴。老者脸变色,演员忙掩饰,一阵慌张。这时乡人才开始怀疑:这些人,莫不是狐仙?
这家人也有发脾气的时候,他们的戏服是不许人碰的,哪位若是想摸摸,这家人便会变了脸色。
唱戏的狐仙吸引了一位唐姓公子。唐公子是被阿舅领来的。阿舅是野三坡人。唐公子第一次看戏,便被小翠迷住了,悄悄对阿舅说:“到底是狐仙,漂亮非凡人能比。”
只要月光皎皎的夜晚,唐公子便到石鼓洞前静等狐仙开戏。小翠一出来,唐公子的眼珠就不离她身,而嘴角却挂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正是熏风扑面七月天,唐公子竟在离石鼓洞不远的地方搭了帐篷安营扎寨了。
唐公子躺在竹席上,望着满天星河,眼前就幻化出无数个小翠。
一晃,半月。唐公子不信邪—这世上哪有什么神仙鬼怪?
这日,唐公子决定去洞府一探究竟。叩门三声,开门的小翠见着唐公子,莞尔一笑。唐公子随了她进洞。洞里点了几只松明子,亮如白昼。环顾四周,洞被分割成内室外室,中间帐幔软垂。洞内装饰一新,各种摆设一应俱全,藤椅石凳铺了各色兽皮,茶几条案摆了精致瓷器。老主人正坐在藤椅上喝茶,见着唐公子,礼貌地起身拱手让座。小翠朝唐公子施个蹲礼,浅浅一笑回了内室。唐公子漫不经心地打量一下四周,便和老者闲谈。这时,从内室隐隐传出说话声。唐公子竖起耳朵,断断续续听到“玉面郎君……玉帝……胡大仙……”之类的话,嘴角便又挂了不易察觉的笑,然后起身告辞。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