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民间小故事:离娘被

2022-08-15 22:52:26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郭华悦 村里有个习俗,儿子成亲时,都得请人缝制一套离娘被。这意思是成了家就得离了娘,靠小夫妻俩自己过活。 方圆十里八乡,王师傅缝制的离娘被最受欢迎。因此

 

村里有个习俗,儿子成亲时,都得请人缝制一套离娘被。这意思是成了家就得离了娘,靠小夫妻俩自己过活。

方圆十里八乡,王师傅缝制的离娘被最受欢迎。因此,每到婚嫁旺季,王师傅就忙得不可开交。

月娘是个寡妇,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如今,儿子即将成亲,月娘早早地就到王师傅那儿订了一套离娘被。可她拿到被子后,左看右看,却怎么也不满意。

儿子在一旁,看着口中叹息不断的月娘,问道:“怎么啦?”

月娘皱着眉头,嫌弃道:“都说王师傅的手艺好,哪儿好了,怎么也看不出来!一个大男人的针线活儿真不怎么样,还不如我呢!而且拿在手里觉得有点儿怪,好像是轻了。”

儿子闻言,忙拿来家里的秤,称了一下,果然少了斤两。

月娘大怒:“这老不死的,连这种缺德钱也敢赚。别人家办喜事,他倒好,黑心烂肺地捞好处,连咱们孤儿寡母都不放过,真够缺德的!”

儿子不以为意,笑着劝道:“算了,咱家喜事临门,不值得为这事儿动气。”

月娘想想也是,但心中依旧怒气难平:“这老东西,早晚得给他点儿教训。”

儿子的喜事顺利地办完了,但离娘被这事儿,却始终是月娘心头的一根刺。

儿子成家后,夫妻俩进城做小生意,日子过得还可以。月娘也想做点儿营生,手头也活泛点儿。

没多久,月娘的老屋外头就挂起了一块招牌,上头写着:缝制离娘被。

儿子正巧回来,看到这块招牌,不禁劝月娘:“人家王师傅做得好好的,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这不是自寻尴尬吗?”

月娘说:“你摸着良心说话,为娘的针线活儿怎么样?村里头的人,除了做离娘被,其他缝缝补补的活儿,谁不是来找我月娘?那个黑心烂肺的王师傅手艺那么差,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为娘这么好的手艺,怎么就不能做离娘被?”

儿子想再劝劝,但看看月娘坚定的眼神,不禁叹口气,止口不言了。

月娘的裁缝铺就这么静悄悄地开张了。有嘴快的村民将此事告诉了王师傅,可王师傅只顾着做针线活儿,眼皮也不抬地说:“靠手艺挣钱,各凭本事。”

月娘的铺子一开张,生意倒也不错。接下来的一年内,来定制离娘被的人络绎不绝。月娘心里头喜滋滋的,还有点儿小得意。

可一年后,月娘的生意却渐渐地冷清了下来。

再看看王师傅那头,生意是一如既往地好,要做离娘被的人都得排队等着。可月娘这边,不管是降价,还是多斤足两,生意还是一天不如一天。

这天,月娘的儿子回来,还带来了一个大胖小子。儿子说:“娘呀,我和媳妇儿在城里头起早贪黑地做生意,也就赚个肚饱。这小子刚断了奶,我们实在没时间带,还得让娘操心了。”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