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故事荟萃 >

民间小故事:亲历皖南事变(2)

2022-08-15 22:41:27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按照云岭新四军军部大转移北上抗日的部署,我们这些非战斗人员,是可以优先分批转移、渡江北上的。而且根据叶挺、袁国平与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协商结

按照云岭新四军军部大转移北上抗日的部署,我们这些非战斗人员,是可以优先分批转移、渡江北上的。而且根据叶挺、袁国平与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协商结果,新四军的3000多名非战斗人员,已经从1940年11月开始,沿着国民党规定的路线先期分批北撤,并且全部到达了江北根据地。

但是,由于一贯好强的组长沈锐,坚持“要走就堂堂正正地走,而不要悄悄地走”,使得我们错失了机会,只得随同五团一起被编在第三纵队(第三纵队司令员是张正坤,政委是胡荣),于1941年1月3日傍晚从繁昌冒雨出发,随着大部队转移北撤。我们第三纵队为右路纵队,由五团所在的三支队和军特务团合编组成,有2000多人。我们五团跟随军部前进,为全军的后卫部队,任务是保卫军部,由叶挺直接指挥。

在这山间泥泞小路上“一夜最少要走20里山路”的夜行军,对我是个很大的考验,因为我自小在上海都市中长大,来新四军只有一年多时间,加之背包和米袋被雨水淋湿,显得更加沉重,因此好几次滑下田埂掉到了水沟里,战友们把我拉上道路继续行军,湿透了的衣裤被风一吹寒冷透骨。

跟随部队在丕岭上突围行军

1月6日,我军行至丕岭地区时,突遭国民党顽固派7个师8万兵力包围袭击。我所在的第三纵队五团,1月6日上午7时许,在丕岭遭到国民党军第四十师一二〇团搜索部队的袭击。丕岭战斗,也便成为皖南事变中的第一战。

丕岭是皖南泾县茂林镇与榔桥镇交界的一座大山,四面群山环绕,其中以丕岭为主峰,海拔908米。丕岭多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地势十分险要,山间有一条狭窄的小道盘旋而上,是茂林古时通往旌德的必经之路。古道边,一条山涧顺山而上,清澈见底。从坑口村到丕岭再到榔桥镇,爬山要8个小时。

丕岭战斗中,我新四军部队兵分两路向丕岭进攻:一路从正面沿着上山小路迅速猛冲,另一路则从侧面绕到敌人阵地背面,形成前后夹攻之态势。经过20多分钟的激烈战斗,就把顽军打得晕头转向。向着百户坑方向狼狈逃窜,丕岭阵地完全被我军占领。丕岭之战,共击溃敌人一个连,歼灭了其中的一个排,缴获了3挺轻机枪。

前方不断有伤员被抬下来,我们这些搞民运工作的女同志就忙了起来。我们得以最快的速度去动员当地的老百姓,用门板做成简易担架去抢运伤员,还得配合卫生员的包扎救护工作。尤其困难的是安置重伤员就地隐蔽养伤的工作,我们是以极大的爱心,强忍着泪水在努力地做着。

分散突围误入敌阵

1月12日夜间,我跟随部队在位于茂林东南方的丕岭一带突围行军。我们五团与军部、教导总队等一块儿共计400多兵力,从石井坑东南,翻越最高峰——火云尖,突围到大康王村(大坑王)的西坑,遭到国民党军第一〇八师的阻击,多次冲杀,终因兵力悬殊,未能突出重围。此时,国民党军的包围圈越来越紧,叶挺军长即于当晚在大园村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命令部队以石井坑为中心,分头撤退,分散突围”的决定。

相关阅读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