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古蓼城里的十大金刚
蓼城奇事
古蓼城濒临淮河,环臂大别山。蓼爷祖上三代在蓼城吉祥老街经营“蓼茶”铺子,口碑好,一年四季闲不着。蓼爷中等身材,结实硬朗,走路极轻,就像一片羽毛掠过,可能与他习武有关。蓼爷年轻时给国民党护国军当武术教官,后来厌倦了部队的生活,加之父亲年事已高,便回到了蓼城,继承父业,以卖茶为生。卖茶之余,依然广收门徒,传授“百步穿杨”的绝技。
有人见蓼爷表演过这门绝技,蓼爷吸溜一口茶,站在一丈多远,对着三尺多厚的石头喷出水柱,石头就被击打出坑。他调教的徒弟佼佼者十人,人称“十大金刚”。
蓼城水运便捷,又有三个码头,舟船往来,商贾云集,街道商铺林立,一派繁荣。当时,三个码头被方、王、李三大帮派霸占。
方培履的斧头帮势力范围最大,经常与王大学的蛇头帮和李全的镰刀帮发生火并事件,最后都得蓼爷出面请喝茶进行调停。
不知蓼爷用什么招数让桀骜不驯的三霸服服帖帖,听从蓼爷的调停判决。曾有好事者前去打听,蓼爷听后哈哈一笑说,喝了茶,一了百了,壶中藏日月,茶里纳乾坤。
淮河两岸不太平了,水面多了挑着红日旗子的柴油机帆船,一群凶神恶煞的日本兵架着机枪在河面横冲直撞,滥杀无辜。
被鬼子杀害的商人和渔民的亲人们跑到蓼爷这里,让蓼爷出面主持公道,血债血偿。一时间,蓼爷的“蓼茶”铺子挤满了人。蓼爷不慌不忙地吩咐店员给大家一人斟满一壶茶,并郑重地吩咐店员,把压箱底的最好茶叶拿出来给大家品尝。
喝完三泡茶,蓼爷发了话,你们把名字和住址登记一下,先回去,我自有安排,回去之后,不可做傻事。说完,他吩咐店员把茶叶包好,送给每人一份。对于困难家庭,可以从账房先生那里领取三块大洋安葬费。
送走了告状的一帮人,北码头停靠了一艘船,船上先走下来一个挎着腰刀的日本军官,后面跟随二十几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只见码头的大当家方培履一手摘下文明帽,弓着腰,像摇尾乞怜的哈巴狗。不知何时,蓼爷端着宜兴茶壶,吸溜着茶水站在方培履的身后,慢慢抬起脚,对着弓腰的方培履的屁股轻轻一点,只听“扑通”一声,方培履落到了淮河里,水花四溅。
大家吓得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日本军官的手靠近腰刀,发出一声低吼:“八嘎呀路!”
蓼爷笑着说,太君好,太君好,为了能让太君吃到美味银鱼,方大爷亲自下河里抓鱼,对太君可谓忠心耿耿。跟随的翻译叽里呱啦一番解说,日本军官的手放开腰刀,脸上滚动着阴阳怪气的微笑,不住地“哟西”。
方培履在水里扑腾几下,喝了几口水才扑腾到岸边。方培履的手刚扣到码头岸边的石头,蓼爷轻轻走到方培履丈余远,大声问道:“抓到了几条银鱼?”问话间,吸溜一口茶,舌头顶着上颚,气运丹田,一条线一样的水柱射向方培履扣着石块的手指头。只听“啊”的一声惨叫,方培履的身体砸起一股水花,河面上漂起一片鲜血,人慢慢地沉进淮河里。
相关阅读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