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唐太宗慧眼识人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贞观三年,唐太宗发布诏令,要文武百官都上书直言,分析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给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一时间,满朝文武百官纷纷送来了各自的奏章。唐太宗便打开这些奏章仔细阅读起来。当读到禁卫将军常何的奏章时,唐太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仔细端详后发现落款还是常何。
奏章里一共写了20多条建议,不仅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唐太宗惊叹之余不禁暗自思量:常何明明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怎么会写出这么高深的文章呢?难道自己看错人了?
唐太宗马上派人找来常何。常何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皇上。不过,他还是大大咧咧地走进皇宫,“扑通”跪倒在地。唐太宗一看,不禁又犯起嘀咕:常何还是那个常何啊,怎么会写出那样的文章呢?这里一定有缘故。
“何爱卿平身。我且问你,你那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常何一听,先是一激灵:坏了,皇上看出破绽了,我这不是犯了欺君之罪吗?可他偷眼观察了一下唐太宗,没发现皇上生气,反而微笑着等他回答。常何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并且满不在乎地回答道:“禀皇上,那奏章不是我写的,是我家下人马周写的。”唐太宗听了哈哈大笑道:“速请马周前来见朕。”
常何慌忙去找马周,马周一听皇上找自己,就赶忙进宫,一路上遇到几拨人,都是唐太宗派来请他的。一同前来的常何不明白,心想:“怎么请个下人要动如此排场,皇上今儿是怎么啦?”他哪里知道,在唐太宗的心里马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找都不好找,何况就在眼前呢?
马周见过唐太宗后,唐太宗让他坐在自己的对面,二人开始了一番谈论。一席深谈过后,唐太宗觉得此人可以委以重任,于是当即下令让马周到宰相府上班。这下,不仅常何感到意外,就连长期在皇上眼前跟班的都觉得惊讶:一个没有科考出身的贫寒子弟,一下子提拔到宰相府当差,他能行吗?
然而,事实证明,唐太宗的这次决策的确很英明,马周也不负皇恩厚望,为唐朝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唐太宗更是如获至宝,一路为马周加官晋爵,直至升任唐朝宰相。而马周呢,尽管上表直陈,指出朝政弊端,唐太宗也不愠不怒,反而觉得马周讲得对。唐太宗不无感慨地说:“我和马周,一时半会儿不见,就想念他。”
正是唐太宗的这种“任人唯賢”的做法,才造就了唐朝少有的盛世,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选自《做人与处世》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