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益寿丹的真相(2)
祸福几粒“锤垫子”
家人就问这稀有的东西到哪里买去?郎中说:“这东西非常罕见,有钱也难以买到。不过前不久,我在诸城华山上采药的时候发现了几粒益寿丹,顺手捡了一些。要不,我药囊里怎么会有这宝贝?”
家人随即跟随郎中,到诸城华山去寻找,果然在悬崖峭壁上找到了几粒。从此以后,每到秋季果熟,家人便到华山上搜集,让丁惟宁随身携带服用……
冯保看看丁惟宁健壮的身体,想想丁惟宁集智慧才干于一身的本领,深信这益寿丹确实是好东西。他立刻想到了靠山李太后,年纪轻轻,代替幼小的皇上掌管朝政,日理万机,于是,就把这盒“益寿丹”送给了李太后,还把它的好处大大地渲染了一番。
李太后尝遍了天下美味,却没尝过这益寿丹。她对这位帮助皇帝儿子坐稳天下的左膀右臂更加刮目相看。
御膳房把二十几粒“益寿丹”炒熟,每天,贴身宫女用小锤子小心翼翼地敲开外壳,取出果核,让李太后慢慢咀嚼品味。渐渐地,她的面色更加红润,皮肤越加光滑细腻,并且精力充沛,处理朝政时思维异常敏捷,不禁大喜过望,让冯保再弄些来。冯保正有此意,这样一来,自己也就可以留些食用了。
丁惟宁却说:“这东西实在是有限,既然太后喜欢,我尽量去弄。这就打发人回老家看看。”冯保向丁惟宁提议,让人把结益寿丹的树挪到山下土地肥沃的地方栽培,也省了麻烦。
丁惟宁连说不可。郎中说过,树有它独特的生长环境,就像天山雪莲一样,离开那独特的环境就活不成。
这番话让冯保深信不疑,又见李太后食用益寿丹的效果很不错,就十分眼馋。他再次找到丁惟宁,假传太后懿旨,让丁惟宁尽快多弄些益寿丹……
丁惟宁说,这悬崖边上的几棵小乔木结不了多少果,一年只能等到秋后采摘一次。自从孝敬了太后,自己就没得食用。现在刚到仲春,树才开花,让他到哪里去找?
冯保却并不死心。既然是植物,无论是根还是果,都有自然規律。这个丁惟宁,自恃才高,不任人摆布,他可是领教过了。去年冯保授意丁惟宁为他到家乡建造生祠,竟然被拒绝。冯保决定亲自弄个明白,这个益寿丹到底为何物,是否如丁惟宁所说的那么紧缺。
冯保派心腹拿着几粒益寿丹来到山东诸城华山脚下,打听益寿丹出产在哪里。山里人看到实物时,都抢着回答说:“这哪里是什么益寿丹?我们叫它锤垫子,华山上有的是,不信你自己上山看。”
果不其然,华山的山坡向阳处成片地生长着一种树木。老百姓告诉他们,“益寿丹”就是这些小树上长的。这些小坚果外壳坚硬,必须用锤子砸开,才能取其里面的核仁,所以先人给它起名“锤垫子”。到了冬天,牲口缺草料,主家便上山连叶带果摘了去喂牲畜,牲畜吃了后长得膘肥体壮……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