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大医堂
大医
廉世广
大医堂的开山人是马回春的祖父马仰福马大先生。马仰福出生于满洲正黄旗,一生淡泊功名,唯喜岐黄之术,经营着祖上留下来的一份家业:通城最大生药铺——大医堂。
马大先生博览医书,医术精湛,针法尤为见长,更有循经定位的秘法。通城山上多毒蛇,一个财主行于山间被毒蛇咬伤,又从一丈多高的山崖摔下,被人抬至大医堂时已是气息奄奄。大先生亲自为其清洗伤口,敷药祛毒,并针灸数穴。财主苏醒后,又服了大先生开的汤药,一周后便下地活动了。财主设宴答谢,被大先生谢绝。
一天,马大先生正在出诊,忽闻门外嘈杂喧闹,起身查看,但见一老翁搀扶一女子缓缓而来。该女子衣衫褴褛,满身脓血,羸弱不堪。老翁进屋跪地哭诉:“我女得病五年,胳膊大腿及后背长了十几个大窟窿,到处求医,均无办法,请大先生救我小女一命吧!”马大先生搭眼一看,知是瘘症,免费开了汤药、膏药。三个月后,病愈的女子提着一篮鸡蛋前往答谢,见了大先生跪地叩头,口尊“医仙善人”。
马大先生的医术医德,通城百姓交口称赞。通城多河流,马大先生过河从来鞋不沾泥水,总有人背,有人抬。
大医堂传到马回春这辈,已是三代。马回春继承了马氏医法,并借鉴西医理论,对疑难杂症有独到疗法,在通城的名望不亚于马大先生。不想回春晚年,试图培养大医堂传人,却成为难题,回春的几个儿子都不愿子承父业。的确,学中医时间长,见效慢,苦且累,不愿学也在情理之中。对此,马回春不免长吁短叹。想当年,祖父马大先生曾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现在之人,何以弃之?
马回春有一外甥,叫米豆,头脑活泛,与社会上三教九流多有来往,时常介绍有头有脸的患者來大医堂看病。
一日,米豆与开发商蒋某带一官员来大医堂就诊。蒋某身前身后,极尽殷勤。回春也不把脉,也不问诊,只向官员瞄了一眼:肥头大耳,大腹便便,神情涣散,气喘吁吁。遂提笔开出一剂药方,装于一信封内。
蒋某问:“这就完了?”
回春颔首。
米豆还想说话,被回春挥手制止。回春说:“此方所开之药,菜市场比比皆是,快去抓药吧!”
三人狐疑而出,官员说:“名医都这德行?”
蒋某连说是是,有名的人都有点儿小架子。
三人开车来到菜市场,在灯下神秘地将药方取出,展开,只见上面写着:
小生菜1两
小白菜2两
小萝卜3两
小菠菜4两
小芹菜5两
……
生吃或凉拌,三周一疗程,视病情再调药方。
三人看后,面面相觑,不知道这老爷子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是那官员最先醒悟过来,夺过药方撕成粉碎,说:“这老头是在耍我们!”
相关阅读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