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为救乡亲,绣娘舍身泄天机
金绣娘舍己救乡亲
滕占能
慈北周家段西首有一处叫“树滩”的湿地,约两百亩大小。这里到处是河汊、浅滩、深潭,浅滩与河汊两岸长满密密麻麻的野茭白草、蒲草,河汊水面上漂浮着刺菱的叶片。河汊中分布着许多深潭,有“绣娘潭”“石潭”“鲶鱼潭”等。
在绣娘潭附近,夜晚常可听见“吱咛咛”的纺纱声。老人们说:“这是金绣娘在纺夜棉纱。”绣娘潭的地名一直流传千年,这是为什么?原来,这里还有一个优美凄惨的故事呢。
相传一千多年前,这里有个村庄,因为河边多种柳树,又因财主姓柳,便叫“柳树庄”。柳树庄的东首有一间草舍,里面住着一个姓金的姑娘,大家都叫她金绣娘。
金绣娘的父母早就被财主柳本仁害死了,她全靠乡亲们用米汤、菜糊哺养成人。九岁那年,她从隔壁大妈那里学会了纺棉花,十岁那年又从对门阿婶那里学会了唱民歌。到了十六岁,金绣娘已生得花容月貌,活脱脱一个乡村美女,她的民歌也越唱越好。平时,她总坐在草舍门口一边纺纱,一边唱歌。
金绣娘的民歌唱得实在好,大家都爱听。穷苦的人听了她的歌,舒展眉头去烦恼;劳累的人听了她的歌,一身疲劳全忘掉;黄莺、画眉听了她的歌,柳树枝头站不牢;鲫鱼、鲤鱼听了她的歌,浮上水面尾不摇。
这时,柳树庄南首的冷水深潭中住着一条鲶鱼精,它原先住在白马岙口的龙潭里,因为受不了充满牛粪的污水,才搬到此处。这鲶鱼精是个大坏蛋,它猪羊整只拖,见人囫囵吞。所以,百姓对它又是怕又是恨,一个个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一天清晨,鲶鱼精正在冷水潭边呼吸天地之灵气,摄取日月之精华。忽然一阵风吹过,传来了一串银铃似的歌声。它听得出了神,便停止修炼,“哗啦”一声,跳出水面,登上一朵乌云,四处寻找。终于,它发现这歌声是从柳树庄东首草舍一带传出来的。它便翻落云头,摇身一变,变成个黑不溜秋的汉子,手执一把带着响铃的拂尘。“丁零零,丁零零”,一摇一摆走到草舍门前,向正在纺纱的金绣娘作了一个大揖,嘴里唠叨:“姑娘请了!”
金绣娘抬头一看,只见来人:
头戴乌油方巾,嘴巴阔得吓人,
两条肉须左右分,脸嵌豌豆眼睛;
身穿黑纱长衫,拖地不见脚形,
一股腥臭实难闻,分明是个大妖精。
金绣娘一见这个家伙,吃惊不小,但她不露声色,镇静地问:“你是什么人?到这里来做什么?”
鲶鱼精一咧宽嘴,露出一口白牙,皮笑肉不笑地说:“我是鲶……”
“鲶,鲶什么?”金绣娘紧接着问。
鲶鱼精自知失言,急忙分辩说:“我姓严,名叫五仙。家住北乡碧波宫,闻得姑娘美貌,特来求婚。”
相关阅读
-
吴女恨
李谦 长山在萧山东北,山形狭长,林木葱葱。 这一天夜幕笼罩时分,长山上突然冒出火光,正在秋熟时节,天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一方山头。好在立刻有很多人扑上山救火,山下就
-
故事会:一箭双雕
姜福是老爷岭黑风寨的土匪军师,平时喜欢到广味楼打探消息。这天,他像平时一样,坐在广味楼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竖着耳朵探听着各类消息。 广味楼是城里人
-
河中救人
这天一早,赵明强骑着小电摩沿玉河大堤而行,他要去参加一个考试。想着时间还早,就拐到路旁河堤边,找了个空位坐下,想再翻翻书。没想到这时,来了一位姑娘,神色紧张,瞅瞅
-
古今异事:梅婆卖的瓜
梅村满山黄泥地,种瓜,甘甜爽口,人人都夸好吃。泗州人买瓜,喜欢挑梅村瓜。能买到梅婆卖的瓜,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梅村人说,梅婆种瓜甜而不腻,沙瓤脆爽,还能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