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文摘:背脊上的翅膀
“疼吗?”医生又按压了一下少女的背部。 “不疼。”少女带着茫然的神情摇摇头。她微微侧过脸,似乎也想看到医生脸上异于日常的表情。 没错,医生完完全全是震惊了的样子。 少
2022-10-14 209 -
生活随笔:“崇拜”二字,是很严肃的词
一般来说,被人崇拜的人,应该是有真本事的人,学问很好的人,德行很高的人,社会贡献很大的人,是人中精华。看来“崇拜”二字,是不能随便使用的,是一个严肃的词,是一个要
2022-10-14 90 -
年代故事:山谷林间
秋娘是建水邻县石屏人,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五十多年前,秋娘母亲病故,父亲用箩筐背着她进了当地狮子山林区,时年才六岁。从那以后,秋娘再没有离开林区,她像山上
2022-10-14 173 -
年代旧事:属于煤矿的三代男人
三个男人,祖孙三辈,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的三代矿工。 爷爷冀廷贵,1965年从部队退伍后进矿的老煤矿人,先在营盘湾矿做井下工.1988年到神东原神府东胜煤田上湾煤矿建井一队,
2022-10-14 152 -
生活随笔:如何读书
我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没有间断。我所读的书,大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学。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这
2022-10-14 75 -
生活感悟:用艺术安慰人生
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开端的旋律似乎熟悉,没等我怀疑它是不是真正地描述秋天,下巴发懒地一蹭粗软的毛衣领口,两只手搓一搓,让干燥的凉手背给湿
2022-10-14 176 -
生活随笔:人生中第一次看到昙花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去马云家取和成从昭通带来的火腿。下楼的时候,马云说,昙花开了。就看见他家楼下的小花園里,有一丛光。那花园并没有电灯,是昙花之光,它将整个小花园
2022-10-14 127 -
历史笔记:历史上的雍正帝
康熙一生有36个儿子,活下来的有24个。其余的是怎么死的呢?多数是出天花死的。这24个儿子他不往外封了,就留在中央政府,分配工作,你管礼部,你管吏部,你管兵部,你管刑部,
2022-10-14 194 -
海外文选:德意志式的歌哭
来去欧洲二十年,往返最多的国家是德意志( Ger-many),起降最多的机场是法兰克福(Frankfurt)。掰着手指算,前后已是十好几次。有专程前往,也有转程过境。有几回执意走条新航线
2022-10-14 172 -
海外文选:孤坟
因为经常到新西兰大鱼加油站去给车子加油,我认识了奥威尔。他穿得破破烂烂,一身的油渍。每次我一去,他会非常友好地跟我打招呼;在给我加油的同时,还要主动地将我的车玻璃洗
2022-10-14 80 -
精选文摘:溅入眼睛的鲜血
十三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我醒来时看到身上盖满了白色。 刚开始以为是在梦里,屋子里的气味和床边的输液架子让我骤然意识到是在医院。右手腕有点疼,我翘起脑袋想看看是怎么回
2022-10-13 113 -
海外文摘:老妇人
省城里死了一位老妇人。她的丈夫是个靠救济金过活的七十岁工人,到电信局发了六封寄往各地但内容相同的电报:“母逝速回父。”电信局的老助理费了好大的劲儿数钱,却总是
2022-10-13 90 -
精选文摘:最西边的家
春萍刚到南桥做买卖时,人们只知道她是雪田来的乡下姑娘。也许,在他们看来,她是位干净的乡下姑娘,穿一身素,鞋面掸得雪白,袖肘没有丝毫褶子。站在石板街上,呆呆地望着棚
2022-10-13 133 -
经典文化:二十四节气之美
立春 乡村的月夜很美,美得清静又朦胧。清静时像是一幅木刻的画,线条简练而宁静;朦胧时像是一幅中国画,水墨交融问迷茫又悠远。清静与朦胧只是一种意象,内在却是蕴含着静谧
2022-10-13 223 -
历史笔记:伟大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一二三0年。 尼罗河的上游,是孕育着小麦和橄榄树的美好国度——埃塞俄比亚,珍贵的香料和药材乘船顺尼罗河而下,造福着一代又一代河岸边的居民。所以,古埃
2022-10-13 195 -
生活随笔:看不出的痕迹
在雪地写上你的名字 在雪地写上你的名字,这是我在春天就开始盼望的事情。我盼望着起风了,随后第一场雪到来了,来簇拥你这个散落已久的、白雪家族的最后成员。 在雪地写上你
2022-10-13 68 -
生活回忆:奔跑的仙女
我们的楼房前边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兒相伴。 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的时候
2022-10-13 173 -
年代故事:人生的余晖
表姑叫琴。 琴年轻时很漂亮,中师毕业后,在一家学校教书。她身材高挑,虽然当了先生,却喜欢剪一个城市里那种齐耳的“五四式”学生头,白色对襟上衣,蓝色过膝长裙,白色长筒
2022-10-13 89 -
生活随笔:行善没有尺度,尽力就好
在缅甸旅行的一周时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街边随处可见的水亭。 缅甸是一个宗教信仰极高的国度。如今,如同我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样,依然在饮用新鲜的大井水。坐在旅游大
2022-10-13 172 -
回忆散文:母亲那双红肿的眼睛
从我记事时始,母亲的眼睛,严格来说是母亲的眼眶一直是红着的。虽不是通红,但总不同于她的同龄同代人,准确地说与她自己当下的心情心境不相称、不配套,无论是高兴之时,还
2022-10-13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