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棒槌之墓(16)

2022-08-23 15:13:0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大计,审讯李长林政委他又参加过一次,这次主审是审讯科的王科长。李长林在他眼里已经面目全非,各种刑讯工具又用了一遍,李长林的咒骂声已经很微弱了,

大计

审讯李长林政委他又参加过一次,这次主审是审讯科的王科长。李长林在他眼里已经面目全非,各种刑讯工具又用了一遍,李长林的咒骂声已经很微弱了,冰水又一次把李长林浇醒。现在小原的要求已经降低了,只要李长林写一份脱离抗联的声明,就可以还给他自由。即便这样,李长林仍然是一副宁折不弯的样子,把一口血水吐在小原的脸上。李长林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小原请示了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司令部指示:“不能让李长林死,他活着的意义比情报更重要。”

李长林是一天夜里被医院的救护车拉走的,派出了一队警察,由审讯科王科长带队,负责李长林的安全。

他看着李长林被人七手八脚地抬上救护车,又看着王科长带着一队警察随救护车而去。近在咫尺的战友,他却不能伸手相救。那一夜他没睡好,睁眼闭眼都是李长林受刑的样子,李长林和棒槌两人的画面在他眼前叠放着,想到自己也许有朝一日也会被敌人抓住,也会受到如此的待遇,刚积攒起的睡意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坐了起来,浑身出了层虚汗。

李长林被送到医院一周后,方厅长突然把所有警察都集合了起来,他得到一个消息,李长林在医院已经跑了。他得到这个消息时,心里一阵轻松。果然,上级已经有了营救李长林的安排。他觉得此时的自己不再孤单,身边的某一处就隐藏着和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友。

战友

三天后,他看见一个车队驶到警察厅院内,车上不仅下来一批警察,还有几卡车日本宪兵队的士兵。他们列队持枪,枪口同时指向一辆车内,少顷,李长林五花大绑着被从车内推了出来,随后审讯科的王科长也被推搡着从车内出来,一群警察荷枪实弹地把两人押送到了地牢。

他的心像坐过山车一样,在这三天时间里,他无数次想起抗联的李长林政委,他想过若干种可能,李长林一定在地下组织的帮助下,逃出了新京,回到了游击队的阵营中,因遭受太多的酷刑,一定在养伤。他想起这些时,心情一度无限美好起来,在心里便哼起了小曲,为李长林政委能脱离虎口感到欣慰。可眼前的现实,把他所有的幻想都击得粉碎。

后来,他从方厅长嘴里得知,这个李长林在医院治疗时,做通了看守他的王科长的工作,在王科长掩护下,逃到一户农家,但最后还是被抓了回来。当然,同时被抓捕归案的还有审讯科的王科长。他意识到,接下来,被捕的两人应该还会受刑。

结果几天之后,关东军突然来了份命令,二人立即处决。李长林和王科长是如何被处决的,他并不清楚,当二人的尸体被挂在城门上示众时,许多当地老百姓都去看热闹,他也裹挟在人群中。二人被吊在城门楼上,在风中摇摆着。许多百姓路过城门时,都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压低自己的视线,望着自己的脚尖或前方的某一处,匆匆而过。他自己说不清怎么离开城门的,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又一次出现了棒槌,棒槌蒼白着脸,站在他的面前,一遍遍地冲他说:老把头,我冷啊!他急着去给棒槌找衣服,周围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哪怕是一片树叶。他想起了自己的衣服,伸手欲脱,竟发现自己是赤身裸体的,自己并没有穿衣服。他急得大叫,发现自己被绑在行刑架上,对面审讯他的是小原一郎和方厅长。小原把一张纸扔到他面前,大声地说:“你这个共产党,还不快说出你的上级。”他望着小原和方厅长,不知自己是如何暴露的。突然听到耳边又响起棒槌的声音:“为了大计,你不要承认自己的身份。”敌人开始对他动刑,烧红的烙铁在他眼前一晃,便在他的腿上烧着了,连同皮肉,他又闻到了一股焦煳的气味。他大叫了一声从梦里醒来,发现自己浑身是汗,呼吸粗重地喘着。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