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棒槌之墓(8)

2022-08-23 15:13:0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大计,两名小警察小孙和小张成了他的贴身随从,他们形影不离地跟着他。小孙和小张都是二十出头的样子。小孙家是种地的,父亲卖了两头牛,给他谋了一份当

大计

两名小警察小孙和小张成了他的贴身随从,他们形影不离地跟着他。小孙和小张都是二十出头的样子。小孙家是种地的,父亲卖了两头牛,给他谋了一份当警察的差事。小张的身份似乎复杂一些,去日本留过学,会说一些简单的日本话,一张脸白白净净的,像个尚未结业的书生。他明白,这两个小警察是小原安排在他身边的,从开始到现在,也许小原并没有真正相信过他。取得小原的信任,仍然是他当下重要的任务之一。

棒槌从他怀里滑落下去,他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棒槌之前交代过,在益民胡同有一个青红院,那里是他新的接头地点。青红院,他当然知道那是个什么地方,伪满洲国成立之初,东北大大小小的风月场所,便成了特务们情报的来源中心,那里会聚了五行八作的人员。棒槌把接头地点选择在这里,一定是为了掩人耳目吧。青红院他还没去过,什么人会和他接头,他更无从知晓。他记得接头日期,每周日的晚上八点,他拿着一只蒙着红布的手电,进门坐在大堂二号桌子旁,把手电开关三次,就会有自己人来找他接头。

周五的晚上,他就出现在青红院门前,当然,他不是来此接头的,他不放心,是来此考察环境的。他进门站在大堂一角,环顾着青红院里面的环境。这是个二层小楼,一楼进门是大堂,周围有几个房间,然后有一个楼梯通往二楼。二楼是清一色的房间,房间门上都挂着布帘,写着房间的名称,名称都很乡土:蜡梅、荷花、芍药什么的。客人很多,影影绰绰的,不时地有人吆喝着进进出出,为大厅的客人端茶倒水。几个客人,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嗑着瓜子,在欣赏一出二人转,一男一女在大厅的空地上,咿呀地唱着。

警察小孙和小张在车里等着。他当上了副厅长之后,就配了一台车,司机是个胡子很密的中年男人,平时也不穿警察制服,阴着脸,很少说话,似乎所有人都欠他账。

他出来的时候,司机和小张正倚在车头前抽烟,烟火一明一灭,小孙袖着手在嗑瓜子,瓜子壳散落了一地。他不说话,开门上车,坐在副驾上,另三个人也就各就各位。司机打火发动车,打了几次车才轰的一声被点着,司机的眉头舒展了一些。车灯照耀着前方一路的雪痕,小心地驶上了路。小孙从后面探过头,殷勤地说:“野夫厅长,想玩,青红院不够档次,二马路的怡香院才好,听说那里的姑娘都是老毛子,会说中国话。”他望着眼前的雪路不紧不慢地向后退去。

后面的小张也说:“小孙说得对,厅长你这身份,得去怡香院那种有档次的地方。方厅长就经常去。”小张似乎说漏了嘴,用力地用手掌把嘴巴捂上,不再说话了。他现在不仅是警察厅的副厅长,还是个有钱的叛徒,五十两黄金就是上周方厅长送给他的。方厅长把一层层包裹黄金的绸布揭开,在黄金的映照下,方厅长的眼睛也有了光芒。方厅长咂着嘴说:“野夫,人呐,这辈子就那么回事,只有吃香的喝辣的,才叫人间滋味。”说完看了他一眼,又望了眼堆在眼前的黄金:“这钱花出去才是你的,不花堆在这里就是一堆废铜烂铁。”说完冲他嘎嘎地笑。他提着黄金,沉甸甸的。他又想到了棒槌把钢笔插到自己喉管里那瞬间望向他的目光。他想哭,这不是他得的黄金,是棒槌用命换来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