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月圆中秋(4)
中秋
这个结果菊花想想就害怕,立马打消了找姐夫说情的念头。
事情还是没有解决,菊花想给金生打个电话,夫妻俩有个商量。可是那也得晚上,等金生下了班,从地底下升上来以后,她的男人王金生,远在山西的煤洞子里挖煤呢。
一整天,张菊花都有些走神,连老太太都看出来了,问她:菊花,你有心事?
菊花出来打工三年多了,是带她出来那个介绍人靠谱,也是她自己运气不错,这么大个北京城,一下子就去准了一个靠谱的家政公司,招的家政嫂供不应求。说起来是她自己努力,干得好,到第二年的时候,就评上了金牌B,月薪七千。只为雇主对她的口碑太好了。公司里别的家政嫂都说,菊花天生是干家政嫂的料,明年转金A,板上钉钉了。
张菊花嘴上无话,心里说,料不料的,哪有天生的?全看你用不用心给人家做,用心了,下到力了,拿人家孩子当自己孩子了,自然就做好了。若不用心,不下力,不拿人家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也就做不好。
张菊花不说,是因为这种话,只能是公司的管理人来说,她一个家政嫂,是不能说的,说了别人会不服气,还会说她吹自己。她只管干好自己的活就是了。还一层,出来做带孩子家政嫂的,没几个念书多的,有的甚至只算识几个字,会抱孩子看孩子就行了。而菊花是高中毕业,在这些人里面,算是文凭最高的了,她只是进考场的时候没发挥好,差了些分數,就是人说的“大学漏”吧。高中毕业的学生,带个两三岁的孩子,那还不是小意思?别的不说,先就是教东西这块,就是个优势。菊花自己是偏文科的,脑子里唐诗宋词、名人散文、格言警句、做人道理什么的,装了不少,随便分出点来,就够教的了。她又会唱歌,学几十首儿歌也是小意思,英语呢,虽是比不了周姐,但教小孩子也是绰绰有余。
可是带小孩子,也不只是教东西,还有杂七杂八一堆事,不容易,是个磨人的活儿。这个,张菊花也不怕,说来也是奇了,再难弄的孩子,到了她的手里,也都乖乖地听话。她干活既勤快又细致,知道用心琢磨,小到几个月的孩子,大到三岁的孩子,该弄什么,该怎么弄,她全研究得透,做起来得心应手。凡她做过的人家,没有不夸她的,夸也是不一样,有的人家就是嘴上夸,有的人家除了夸,还来真的,给奖金,所以菊花除了公司规定的工资以外,奖金也是没少挣的。若这么说呢,说她天生是干这个的料,也不是个虚话。
这样的家政嫂,哪家雇主不抢着要?要请张菊花的人家,在家政公司的电脑里面排着队呢,有的小两口,甚至孩子还在肚子里,就把张菊花订上了。
张菊花没出来的时候不知道,到了北京,做了两家以后才明白,敢情她的这个工资数,若比的话,顶得上政府里的一个处长,顶得上大学里的一个副教授,顶得上公司里一个白领,实在是不算低,走在人前,敢和人比试一下的。她知道她家乡镇子上的那个镇长,好像工资只有三千多,她的工资,打他镇长一个来回还富余呢。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