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散文:昔日,孤独的少年和尚(6)
芭蕉树下的背影
之后,怀素来到了潭州(长沙),一住就是几年。其间,他广交朋友,嗜酒如命,常常一日九醉。几杯酒入场,兴致勃发,饱蘸浓墨,伸展猿臂,顷刻之间,人家的屏风上墙壁上就被狂放的草书占据。
有一次,怀素在一个朋友那里喝酒品茗,感觉很好。第二天早上,他的嘴边似乎还留有昨日的酒香和茶香,于是挥毫写了一张字条叫人带过去,内容是:“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朋友见了,觉得怀素很有趣,于是打发人给怀素送去茶酒,并将字条保存下来。后人因为字帖中有“苦笋”字样,就把它命名为《苦笋帖》。
如果说李白的诗歌《草书歌行》为怀素做了一个很好的营销广告,那么,张谓就是一声不响地把怀素推向了至高。
大历初年(公元766 年),张谓任潭州刺史。此人是怀素艺术人生的领路人,对怀素的影响最大。否则,纵然怀素有顽强的毅力和聪明的才智,如果不是遭遇张谓,很难想象他一生会是什么模样。
张谓到长沙上任,听说这里住着一位大书法家,遂登门拜访,并与怀素结为知交。张谓十分欣赏怀素的草书和他那无拘无束毫不掩饰的个性。两人出则同车,居则同处,在长沙街巷成为美谈。
在张谓出任潭州刺史的第二年(公元767 年),徐浩以工部侍郎出任广州刺史。徐浩是张谓的朝中旧友,也是一位很有名的书法家。张谓将此事告诉怀素,怀素就南下广州拜见徐浩,向徐浩请教笔法。徐浩与怀素一见如故,两人闭门谢客数日,专门切磋书法。此外,徐浩还为怀素举行盛大宴会,让怀素临场表演。在广州,怀素认识了不少朋友,包括岳阳的马云奇。此人后来给了怀素不少精神鼓励,并作诗称赞怀素“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大历三年(公元768 年)春,张谓奉诏回京,怀素随行,来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开始了他新的漂泊生涯。当然,怀素当年在京城(长安)的漂泊生涯,比起现在一些人在京城(北京)的漂泊生涯来说,条件不知好多少倍。现在去北京漂泊的人(简称“北漂”)首先要考虑租房子,而怀素住在张谓宅内。现在的“北漂”要四处找工作,十天半个月不上班,生活就没有保障,而怀素当时已初露锋芒,且颇有名气,加上张谓的影响,他不需要出去推销,自然有人找上门来求字买字。
唐代是一个崇尚浪漫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重视艺术的时代。怀素身为沙门,不守清规戒律,已经够浪漫的了,再加上他的草书惊世骇俗,自然引起了京城各界的瞩目。张谓在长安很有影响力,是一个出色的“导演”,怀素又擅于临场表演,是个优秀“演员”,所以,不少文化名流闻讯前来结交,包括钱起、任华、戴叔伦、陆羽等人。大家逢聚必饮,怀素逢酒必书,疯狂极致,博得掌声阵阵。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